创设情境的冷思考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

ID:8884491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0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_第1页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_第2页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_第3页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_第4页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的冷思考创设情境的冷思考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徐恩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某些教师对课程理念方面已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的落实中存在着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照猫画虎的问题,表现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问题情境创设,轻数学化训练;重合作交流,轻自主探索;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重电脑课件演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教师的讲述、提问、语言与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这些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行为虽然只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一、问题的提出一位知名的特级教师在教学“直线”的概念时创设了如下

2、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直线。出示图片,如铁轨、行进的队列等导入新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排起方阵,横竖成行,以体验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别进行以下活动:①教师让一个学生起立,要求与该学生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因为每个同学都可以与该同学共线,所以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②再让两个学生起立,凡与这两学生共线的起立。教师总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③最后要求三个学生起立,凡与这三学生共线的起立。教师总结:过三点的直线不确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从某些教育学

3、老师的观念看,本节课这位教师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如能够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组织学生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因此,给本节课带来一片叫好之声。然而从数学的观点来分析,这节课很不严谨。由于教师自身数学素养的缺失,没有处理好情境的“数学化”.这种追求数学学本质以外的表演课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味,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是对数学教学活动的亵渎。二、问题的分析首先,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直线的本质属性。虽然直线是不定

4、义的概念,从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来,人们曾经试图对直线进行定义都没有成功,但是它的一些固有属性,如是由无穷个点组成的一个连续图形;两端可以无限延伸;很直;无粗细可言等应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次,这位教师不了解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不了解情境的局限性,不能从数学认知的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抽象。比如,在本节课中,该教师所创设的直线有关问题情境和直线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以下矛盾:1.从有限与无限这对矛盾上:情境中描述直线的队列是由有限个人组成;而直线是由无限个点组成。2.从一维空

5、间与三维空间这对矛盾上:情境是三维立体的;而直线是一维的。3.从连续与间断这对矛盾上:情境是间断的;而直线是连续的。4.从具体与抽象这对矛盾上:情境是既有宽度又有高度;而直线没有宽度。5.从特殊与一般这对矛盾上:情境只给出了一个原形;而直线是许多原形形式化抽象。6.从近似与精确这对矛盾上:情境高低不平,定义粗糙不严格;而直线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很直”.7.从现实与形式这对矛盾上:情境的队列在生活中存在;而直线在生活中却是不存在的。三、对问题的思考以上问题的存在不是个别孤立的现象,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6、的美国新数运动中,一位老师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分别让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起立,说明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分别组成了集合,一位学生回到家以后,父亲指着一堆土豆问能不能组成集合,孩子说:“不能!除非它们都能够站起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笑话,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

7、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以获得知识,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2.处理好创设情境与“数学化”的关系数学教学中强调创设情境,不是说数学等同于情境,再好的情境都有它的局限性,它不像数学概念那样准确与简洁。曾经听过角的概念的教学,老师出示钟面创设情境,

8、要求学生找出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当学生指出时针与分针是两条线段不能组成角时,老师只能张口结舌。与上例直线一样,现实情境的有限性难以描述抽象概念的无限性,现实情境的离散性难以表达直线的连续性。由于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的抽象结构与模式”,教师要善于提炼情境中包含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所谓“数学化”,简言之,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创设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