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ID:8891296

大小:10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0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_第1页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_第2页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_第3页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_第4页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上海市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2013学年奉贤区初三语文一模卷(2013年1月)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5.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桃花源记》)6.悍吏之来吾乡,____

2、_________________,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诗,完成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7.“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课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所作。(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C.作战时,两个“未可

5、”、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知人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⑤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⑥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

6、心的宦途浮沉。⑤振:同“赈”,接济。⑥字:嫁女儿。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意思(4分)①及罢归()②顾谓子友沂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2分)15.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望尘者接踵于道”与“送者才三数人”形成对比,

7、突出了赵开心从简的为官作风。B.本文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辨。C.吴园次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地体现。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脊梁精神”赞鲁民  ①全国劳模、“矿山愚公”、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近年来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共作了两百多场“传统教育报告”。在每次报告的结尾,他总是殷切地希望大家都来做“中国的脊梁”,引起青少年听众的热烈反响。②什么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得好

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人没有脊梁,无法站立,只能是一堆肉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一盘散沙,任人欺侮宰割。因此,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  ③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强健超人的体魄,但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七尺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