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

ID:8938522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2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_第1页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_第2页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_第3页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_第4页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  施娟芬  摘 要:在习作教学的作前、作时和作后三个环节中,教师如果能穿插一些阅读材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开阔习作思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阅读材料中习得习作方法,有效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 穿插阅读材料 习作能力  穿插,原来是指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具体指正在叙述某主要事件时,根据构思的需要,暂时中断对此事的叙述,而穿插写进另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插入一段之后,再对主要事件按原先的轨迹发展叙述下去。本文中的"穿插"是指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伴随教学主线,有意地引进与教学

2、相关的阅读材料,来调动气氛、调整情绪、调控思维,以扩大视野、加深认知、提升能力、延伸教学、深化内容的一种教学艺术。  一、作前穿插:激发情趣,诱发动机  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作文课不感兴趣,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一厢情愿地"逼迫"学生写这个写那个,学生主观上并没有表达的欲望。在习作前,若能穿插一段合适的阅读材料,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一位老师在教三年级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上课一开始就说:"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猜一猜他是谁呢?"然后出示一段阅读材料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阅读材料如下:  他,是大家眼里的巨

3、人,用"高大威猛"来形容他最适合不过了。身高两米二九的他,仿佛像根长柱子般"顶天立地".你想要和他说话呀,一定得仰着头才行哦!听说,他四五岁的时候,身高就达到了一米二,上车就得买票呢。个高的他自然也是腿长、身长、手臂长。那长臂猿似的手臂轻轻一勾,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就投中了。  本来,学生面对即将开始的作文课个个愁眉苦脸,课还没上,气氛就已经很沉闷了。可是这个环节的出现,使学生的愁云顿时散去,马上投入到读一读、猜一猜的活动中去了。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很快猜出,这描写的是他们喜爱的运动员——姚明。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一段描写班里一名学生的下水文,同样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班里的哪位同学。阅读材料如下:  说

4、起我们班的×××,用"人高马大"这个词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说他高,一点不假。今年才十岁的他已有一米六的个子,比我班的小个子足足高出一个半头,简直就是个"小姚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哥哥了呢。他个子很高,体重也不轻。请他站上电子秤,呀,125斤啦!这可要减肥了!他头大、脸大、肚子更大。圆鼓鼓的肚子像个大西瓜,摸上去肉嘟嘟的,我班的小个子同学两只手都抱不过来呢。再看他臂粗、腰粗、腿也粗。大象腿似的粗腿走起路来,肉一抖一抖的,我真担心那肉会抖下来。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就更高了。老师相继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给自己或者班里的某位同学也来写一段外貌描写,然后让大家来猜一猜写的是谁。

5、学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作。在作前穿插合适的阅读材料,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作文的教学活动之中。需要指出的是,穿插的阅读材料要和本次习作的内容相关联,对本次习作的写法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作中穿插:赏析内容,指导写法  作文教学如果一味地理论说教,就文讲文,必将抬高习作的门槛,让学生感到作文很难。在作中指导时穿插"范文式"阅读材料,就等于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范文式"阅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赏析其内容的精彩,产生习作的愿望,还能把文章写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

6、前,帮助学生掌握写法。在教学"人物外貌"描写时,老师用两段阅读材料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后,在作中指导时,请学生再读那两段阅读材料,着重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顺序、方法。教学片段如下:  师: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它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生读后交流,师相继引导并板书:整体→部分。)  师:先看写姚明的一段。姚明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高大威猛",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写的?  生:具体写了姚明的个高和手臂长。  师:再仔细读一读画线的两句话,想一想:又是用了哪些方法把姚明的个高和手臂长写具体的呢?  (画线的句子为:身高两米二九的他,仿佛像根长柱子般"顶天立地".那长臂猿似的手臂轻轻一勾,一个漂亮

7、的弧线球就投中了。)  生:写他的身高有两米二九。  师:这个数字就是量出来的,所以写姚明个高用了"量"的方法。  (师板书:量。)  生:还把他比作成长柱子一样顶天立地。  (师板书:比。)  生:把他的手臂和长臂猿比了。  师:写他手臂长时也用了"比"的方法。用了"量、比"的方法把姚明的个高、臂长写得很具体,这样就突出了他"高大威猛"的特点。  师:再读读第二段话,除了可以用"量"和"比"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