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一》导学案

《回顾拓展一》导学案

ID:8976466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3

《回顾拓展一》导学案_第1页
《回顾拓展一》导学案_第2页
《回顾拓展一》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回顾拓展一》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吕槐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时间:2012年9月日课题回顾·拓展一课型略读课学科语文主备人左根英审核人【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重点难点预测】读背并积累古诗句。【评价方案】1、课堂提问,合作交流2、习题检测,生生互评【知识链接】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月夜刘方平更深月

2、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秋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教具准备】班班通及电子白板【学习过程】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备注:教案正文统一用仿宋4号字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学校:吕槐小

3、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时间:2012年9月日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

4、月累中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

5、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备注:教案正文统一用仿宋4号字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学校:吕槐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时间:

6、2012年9月日c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

7、字诗的妙处。反思:备注:教案正文统一用仿宋4号字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