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

ID:8981132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3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_第1页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_第2页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_第3页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_第4页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十一册安排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因为“美是诗的本质”,所以老师教学优秀的诗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语言美、意境美等,学生自然地感受诗歌美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开拓形象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的。【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画面审美教育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

2、,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他们的佳词美诗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但许多诗词中的名言俊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一、指导诵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

3、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指导学生,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读

4、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小池》可指导学生多读,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并比较两首诗,不同季节的荷花,美的又是迥然不同,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总之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感悟诗的和谐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意象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

5、共同点的。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后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颇具匠心,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江雪》的语言描述成画面。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首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使简练的语言成为联想和想象的依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添枝加

6、叶,把诗歌语言形象化、把诗中的意象具体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我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眼,引导学生口述画面: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极平常的用语措辞,既扣住了永州多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又把漫天的雪景写得无限开阔,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及,给人以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从大雪后的效果,启发读者去想象雪之大。后两句是画面的中心是写”小”景和”实”景。因潇水在严

7、冬不结冰的,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的这幅画面中心。孤独的渔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因为有渔翁,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有漫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三、诗画对照,再现古诗意境美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5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

8、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激,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翁嘻嘻地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