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

ID:8987348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_第1页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_第2页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_第3页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_第4页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当前家庭教育的浅思考武陵镇花船庙小学彭晶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的提升,社会生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所直接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越来越多,个性也越来越强,使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调查研究,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一、新时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使孩子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现在许多

2、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1、家庭教育出现“学校化”现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各有自己的职能,但近些年来,家庭教育却出现了“异化”,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学校化”。许多年轻父母接受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误认为开发潜力越早越好,过早地让孩子识字、读书。盲目地对孩子进行神童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人追棒的神童。为了让孩子提早接受所谓的正

3、规化教育,使家庭教育偏离了自身职能轨道。在家长的监管下,家庭教育就越来越学校化,这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又加重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孩子的假期也就理所当然地演变成“第三学期”6。在问卷调查、座谈会当中,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智育教育,忽视了德育教育,出现了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了孩子人格的缺失,只有6%的家长认为当前最应该培养孩子的“孝敬”品质。2、家长的素养跟不上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信息社会的到来,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四大因素——学校、家庭、同辈群体

4、、大众传媒中,传媒的影响作用已经由排位第四跃升为第一,其中网络影响最为突出。电脑让孩子的世界充满幻想,让孩子的童年多了互动,但也让孩子在沉迷中失去方向。近年来,“网络悲剧”屡屡发生,许多人惊呼:“互联网比海洛因毒性更大!”因此,许多家长由于它的负作用而让孩子对电脑敬而远之,极力反对孩子上网,更不用说自己亲自去学一些电脑网络知识,从而引导好孩子。就这样,对电脑“一棒子打死”,使孩子不能与时俱进。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家长反对孩子上网,认为上网无益孩子健康,只有11%的家长认为上网有益。然而,面对这种新情

5、况,专家们的意见使人耳目一新,他们提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无知反对孩子的进步!”,“我们要强调的是救救中国的成年人,成年人往往脱离知识前沿。”3、家庭教育“冷暴力”取代棍棒教育。近年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经常不知不觉地使用“冷暴力”。在平阳县,根据问卷调查,“冷暴力”一般有三种常见形式,一是父母不愿意搭理孩子,漠视孩子的存在。有的家庭父母整天沉湎于麻将桌前,根本不关心孩子。有40%的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从来不检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73%要自己解决。二是父母对孩子批评过度,甚至是全盘否定。这是由于

6、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完美,有50%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三是威胁、恐吓,这种现象最常见。如“考不到满分就不准出去玩”、“再这样,就滚出家门”等等威胁性语言已经不新鲜了,这些虽没有棍棒的挥舞,但嘲讽、恐吓的语言却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进孩子弱小的心灵,孩子的自卑心理就这样悄然发芽。据心理学专家研究,潜移默化式的“冷暴力”6容易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可能会导致孩子有退缩性人格或性格暴躁,富有攻击性。4、家庭教育忽视孩子养成习惯的培养。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

7、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在班级里的名次、考试的成绩,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就很少。比如说,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一些父母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他们向孩子灌输社会上的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人善被人欺”的思想,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另外,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即使在平阳县不发达的乡镇,也有37%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不用劳动”。有些家长甚至干预孩子在学校班级里的劳动,认为“以后少干点,实在不行,父母帮你”

8、。还有很多家长喜欢用“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去扫地。”等类似的话训孩子,无形之中把劳动放在了和读书对立的位置。有的家长喜欢以做家务来惩罚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罚洗碗一周。这种家教方式熏陶出的孩子对家务劳动会产生一种不正确的抵触情绪。同时,祖父母的溺爱也造成孩子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如今有些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