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ID:8987714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1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2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3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4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参加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体会之一林运轼2001年10月至12月,我有幸奔赴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参加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本次设在西师教学点的高中语文班,共有34位学员,分别来自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和广西八省区。通过三个月的中文类课程、公共课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和教育考察活动,大家学到了一系列的新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更新了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转变观念,树立语文教育的人文观。一、关于“人文”的概念“人文”一词近10年来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尤其在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中。但使用者往往没有深思其含义,常常导致片

2、面、肤浅和不切实际的理解。梳理“人文”的来龙去脉,我们得到了下面几个理解:第一,“人文”是一个中西文化都使用的概念,但这个词的语言形式是中国的本地词,我们是用这个本地词阐述自己的见解,也用这个本地词去翻译外来文化中相应的意思。所以,“人文”概念的释义,就必然存在中西文化的差异。第二,在中国文化中,“人文”最早见于《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我们的传统用法来看,它具有二个含义,其一为“人文教化”,侧重于“人”,强调人之为人的内修,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二为礼乐仪文等文化形式,侧重于“文”,史载“孔子以诗、书

3、、礼、乐教弟子”。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其人文精神的表现非常突出。孔子就以“仁”(仁者,“爱人”,“仁”与“人”互训)和“礼”为核心来阐述人文理念。近有学者张立文阐述儒家人文精神的五个方面的内涵:①忧患精神,②乐道精神,③和合精神,④人本精神,⑤笃行精神。(《光明日报》2000年2月22日)。但研究还在深入,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第三,在西方文化中,“人文”可追溯到古希腊,当时的主要含义是“自由和科学”。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使自己升华到永生的境界,使自己无愧于我们身上所存在的最优秀的品质而生活。”而要达此“自由”境界,必须学习算术、几何学、

4、音乐、天文、甚至辩论术、辨证法这些纯科学而非功利的知识,“逼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柏拉图语)。我发现,当前语文教学界所使用的“人文”,有二个常见的误差,一为视之为所有中国传统文化,二为视之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认为“人文”有三种意思:①复兴古典学术和强调人的全面改善的人文主义;②作为仁慈博爱伦理的人道主义;③作为以人为价值中心价值原点最高价值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这个解释层面清晰,比我们所见到的词典和百科全书的有关解释(主要为:肯定人与人性;尊重人,发展人;按人的本性生活;自由与平等)更有哲学意味。发展到近代,人文精神与

5、科学精神产生既分裂又和合的关系。一方面,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专业化和学科分化愈演愈烈,技术理性张扬,人文精神失落,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分裂,人文学科的生存空间大大萎缩;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又越来越强烈地刺激人们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思考,唤醒了人们对古希腊时代所崇尚的“科学理性”的呼唤,要求科学与人文相和合,要求弘扬一种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理性和自由精神。可见在近代科学阶段,人文精神既有衰弱和失落,又有强劲的张扬,突出表现为它在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并渴望成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精神实质方面的新觉醒。简略比较中西文化的“人文”概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解释:人文精

6、神就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召唤,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的理解和召唤。从中西文化的“人文”比较中,我们又得到中学语文人文教育的三点启示:①必须对中西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整合,建构语文人文教育的逐步成熟的哲学观。作为一种哲学观,人文教育具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辨证统一关系。②必须防止对人文教育局部化、片面化、表层化和功利化的理解,如等同于思想政治的教育,等同于整个传统文化的教育,等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教育。③必须区别语文学科人文教育与其他学科人文教育的联系和不同。二、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科学化问题现代教育时代的到来必然催

7、生语文教育的科学化。当前,有一些科研机构,就已经在策划并启动诸如语文考试科学化、教学目标规范化和语文教育信息化等科研课题。表面看来,似乎语文教育离具体的“人”(老师和学生)正越来越远。在日趋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谈人文教育是不是与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人永远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对语文教育的“工具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讨论,其结果虽然谁也否定不了谁,但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发了语文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全面认识,而两种主义的精神内核,已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