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

ID:8989801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4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_第1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_第2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_第3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_第4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可以感受原始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舞蹈等等情感流动的痕迹,这些原始意识的审美情趣,翻开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新一页。这一时期艺术可以称之为原始初型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绘画仅见典史记载,由于历史的久远,其绘画形式已无法看到,但是从大量的青铜器上我们不难看到以人物、动物和植物原形而变化的餐纹,饕餮纹样等其他纹饰,以及青铜器皿造型的独特审美价值,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比之原始社会彩陶造型和彩陶纹样,在表现力、艺术想象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以战国《龙凤人物图》《御龙图》为当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独幅人物画作品

2、。从作品的内容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可以看出艺术的审美价值已经从实用美感独立出来形成自身一整套完美的艺术体系。作品虽然以“线性”描绘方式为主,以平面装饰为辅,但似乎更多地带有写意因素。由此而发展的秦汉绘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都保留了“线性”特征和写意因素的特点。霍去病墓前的雕刻那大气圆浑的写意精神、简洁明快的线条魄力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价值取向。是这样一种审美心理、哲学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千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价值观、思辨心理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感性的“纯”文艺思想产生了。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和艺实践奠

3、定了中国文艺思想的基石,二王的书法风格,谢赫的“六法”绘画理论,刘勰的文艺思想等都将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是“人的自觉”时期。六朝是人物画的成熟时期,画家辈出。著名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洛神赋图》《列女图》《女史箴图》造型典雅、用线流畅飘逸。唐代张彦远评价:“顾恺之之迹,紧动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历代名画记》)可见顾恺之的人物画造型和用笔技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即便是工笔绘画形式,但其尚意原则仍是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自晋代以后的人物画,由于是绢本材料,受其影响,以一种工整典雅的理性作风替代原始粗放的感性表现,将绘画审

4、美因素加以规秸化,建立起绘画的“新游戏规则”。这显然是人类文化成熟的标志。从隋、唐至五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努力,中国绘画终于走到了—个光辉灿烂的高峰。唐代绘画以人物画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阎立本“密体”画派和吴道子“疏体”画派形成唐代人物画最典型特征而树立起楷模。“密体'画派中有张萱、周防等画家,该派画风雍荣华贵,线条细劲流畅,配色厚重绚丽和谐。“疏体”画派舍弃魏晋以来的重彩画法,以简淡高古的线描表现对象,其线条正如郭若虚所说:“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被后世称之为“吴带当风”。该画风渗透出中国画家追求简约淡雅的文人写意境界。吴道子的卓越艺术成就自古就有“画圣”之誉。五代、两宋人物画,首推

5、周文矩和顾闳中。周文矩的人物画,形象生动,造型严谨,用笔细劲曲折,常作“战笔”(即略带顿挫的“颤笔”法)。周文矩衣纹线条特色除笔力深厚以外,线条与线条之间看似“平衡分割”,然而仔细体会极具典雅守静之品格,将衣纹、结构处理得平中见奇。这样一种用线感受与中国文化温润平和,绵里藏针的“中和”之美相吻合。周文矩《宫中图》《重屏会棋图》可见一斑。顾闳中是五代杰出的人物画家,大家所熟悉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无论是创作题材、构图、透视法则、人物造型还是用笔设色都将中国画所追求“六法精神”推向了极高境界。中国画的“写意”情节得到进一步深化。宋代人物画由延续唐、五代时期绘画风格为一路的院体画家李唐、苏汉

6、臣、陈居中、刘松年、李嵩,由继承顾恺之、又师法吴道之高度简洁、神采高逸,以白描手法入画一路的李公麟,由石恪、梁楷为代表的减笔画派一路,开水墨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完成了中国绘画工笔人物画和水墨写意人物画的最终分裂。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写意人物画概念与水墨写意人物画概念之间的区别。写意人物画是指中国绘画中那种崇尚写意精神,追求“六法”原则的意象表现风格的人物画,它的理论思想涵盖水墨写意人物画与工笔人物画两种绘画形式,是中国传统人物画总体精神追求。水墨写意人物是以宣纸材料表现一种粗放、简洁的绘画方法,它是相对于绢本材料工笔绘画的那种严谨、工整、细致而言的表现方法。水墨写意人物画和工笔人物画同为表现方法的

7、称谓。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形成进一步适合于中国文化强调绘画者与描绘对象之间的那种“神遇而迹化”、“得意而忘形”的精神追求,东方文化从抒情表意的思维方式上将艺术本质的探索结合整体的思辨宇宙观,从而达到“物我统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宋代以来所开创的“水墨写意精神”与中国原始先民陶纹彩绘的那种直率粗放意识,秦汉时期的古朴单纯艺术追求,以及老庄哲学“清、静、虚、玄、远、韵”的思想品格一脉相承。水墨写意情结客观上造成文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