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ID:8990245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_第1页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_第2页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_第3页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_第4页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从朗读诗歌——想象情境——体悟感情入手,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是否会偏题。l教学目标:在对比中,理解杜甫早期和晚期的诗歌风格变化。初步运用杜甫诗歌风格特点,学会鉴赏杜甫的诗歌。教学方法:朗读诗歌——想象情境——体悟感情——感受诗风l教学过程;l创设情境导入:【配乐:二泉映月】l猜一猜:他七岁写诗,十五岁扬名,“七岁诗即壮,开口咏凤凰”;他一生历经磨难,愤世嫉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一生眷爱诗歌,千锤百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生身居下位,却完成了从平民到圣

2、人的超越。同学们,你能猜出他是我国哪一位诗人了吗?(杜甫)本学期,我们学过他哪几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l探究《望岳》的诗歌风格:这节课,我们就以《望岳》和《春望》为例,探究他在前后期诗歌创造风格上的变化。(板书)1、朗读《望岳》:接下来,请大家翻开课文179页,先听课文录音朗读,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2、《望岳》创作背景: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望岳》吗?学生畅谈,教师补充: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25岁的杜甫赴东都洛阳应试,没能登进士第。但他年少气盛,根本不把它当回事。第二年便开始了齐赵之游,过着“裘马轻狂

3、”的漫游生活。当他北游于齐赵大地,观泰山之雄伟壮丽,于是写下了这一首瑰丽的诗篇。请大家再读诗歌,要求:自由放声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读得有感情。2、想象读:假如你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和志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少年杜甫,漫游在齐赵大地,观泰山之雄伟壮丽。试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充分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3、体悟感情:你认为此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感受诗风:通过交流探讨,我们发现:杜甫早期的诗歌积极进取,有着远大抱负的豪情壮志。由此你觉得早期杜甫的诗歌是怎样的一种风格?(提示:何谓风格?比如:一个人喜欢穿朴素的衣服,那

4、他穿衣的风格是朴素的,如果一个人为人处世是直来直去的,那他的为人风格是直爽。)气势磅礴、—往无前的豪放的风格那就让我们带着少年杜甫的豪放,再次感受杜甫豪放的风格,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学预设:“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为五岳之首,尊称岱宗。第一句用设问语气领起全诗。“夫”字是个虚词,但在这句诗中却不可少。它表达的是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岱宗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壮观呢?一种迫不及待的搜奇探胜之情,跃

5、然纸上。第二句作答,在写法上如顺水推舟,分外自然。久闻岱宗之名,现在面对此山,昔日的敬慕之情泉涌而出,他要对这巍巍的泰山作一事与愿偕的观望、礼拜了。于是他放眼四顾,只见汪洋的山色,一直洒满齐鲁两国之境而犹“未”了——“泰山之阳(南)则鲁,其阴(北)则齐”,五字囊括数千里,境界何其雄阔!上面写的是由于迫不及待之情的驱使而作的远望,接下来便开始写近望之景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是如此多情,把天地间所有的灵秀之气都赋予了泰山。山势崔巍兀立,光线南明北暗,判若晨昏。“阴阳割昏晓”暗承第二句,也就是说当山北的鲁地尚显昏繄之际

6、,山南的齐地早已是阳光绚烂。这里的“晓”不是指具体时间,而是指视觉上光亮的明暗。看第七句可知望岳的时间是在傍晚。咀嚼这两句诗,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第一句写的既是迷濛的山色,是目不能尽之景,为什么接着又会出现“阴阳割昏晓”这样清晰可感的形象呢?一片苍苍莽莽的青色和一昏一明的景色同时出现不是有点不协调啦?这便是想象的妙笔。在现实描绘的基础上,想象的翅膀腾飞了。诗人仿佛身临山上,看到了山南山北的一昏一明的景象。这种想象,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既然是“齐鲁青未了”,既然泰山是如此之高、之大,那么它也理所当然会出现“阴阳割昏晓”这样的

7、奇景。可见,“阴阳割昏晓”是想象中之景。    在对近望中的实景、虚景描写之后,诗人更进一步写细望之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此时此刻,他早已为泰山这种雄壮的景色和气魄所感染、陶醉了。他仿佛与泰山融为一体,那飘飏弥漫在泰山上的层层云气,也简直是在诗人自己的心胸里纵横卷舒。诗人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目送着茫茫暮色中匆匆归山的鸟儿,按捺不住自己那喜悦的心情,它也随着归鸟愈飞愈远,愈飞愈高。“归鸟”二字同时暗示时间已届傍晚了。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乱云低度,宿鸟归山。暮色愈来愈浓,今日登山是不大可能的了。可是,兴高采烈的诗人却

8、并无半声叹惋,而是满怀热情地寄希望于明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千艰万险,我将一定要登上那能一小天下的泰山绝顶!那时平庸的众山,将显得多么的渺小!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杜甫是身在岳麓之下,神游绝顶之上的了。末句暗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是全诗的主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