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

ID:8991721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_第1页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_第2页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_第3页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_第4页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登上“死亡列车”,探求答案  自从发生了旅客曹大和在1291次列车上遭捆绑致死事件后,铁道部再次遭到非议,对此我没有异议,然而,每当听到对列车长和列车工作人员叱骂、质问她们为何如此冷漠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些隐隐不安。这不安源自于我对中国火车的近距离接触。和我这个年纪的写作人有所不同的是,我和火车有着不同一般的关系。每当我郁闷或者在小说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乘坐火车出行,目的地反而显得并不重要,有时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到终点站干什么。乘坐火车本身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是因为我的生活和社会下层接触并不多,也许是我的小说多写农民工和

2、社会下层的原因,乘坐火车成为我了解社会,得到写作灵感的重要源泉。(而我写时评的灵感则多来自我乘坐公共汽车的体验。我会在写一篇与民生有关的时评前,登上一辆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充斥汗味的车厢里思考现实。等到到达某一个站时,我就会跳下来,找到最近的咖啡厅,打开电脑用一个小时完成公车上得来的观点)。  因为这种长期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接触的关系,让我多次近距离观察列车员的工作。这次捆绑曹大和致死事件发生后,我也发了一些评论,包括接受一个电视台的采访。然而,在谈到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试图还原曹大和死亡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只是都不成功。我这才发现,其实我很久没有置身

3、于长途列车的硬坐车厢了,而且即便是偶尔去过,也都是匆匆而过,走马观花,更不用说调研了。对于一个从写小说发展到写时评的人来说,如果无法还原场景(只是靠写小说的大脑来幻想),大脑无法回到现场,也就很难设身处地为各方着想一番,那样的话,对于我来说,是很难写出站得住脚的评论的。按说,为了更确切地感受那班死亡列车的环境,我应该买类似列车的硬座车厢票,而绝对不应该乘坐软卧,但我知道我可能无法腰杆笔直的在晃荡的列车中坚持20多个小时而不崩溃,于是我来了个折中,我买了一张硬卧车票。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于10月20日登上了昆明到南宁的K232次列车。  正如我离开这列火车前

4、在旅客留言薄上的留言所说的:我踏上这列火车的目的就是挑毛病,就是要找出“列车长和列车员们的冷漠是如何练成的”,所以,从踏上这列火车开始,我就带着警惕的目光,带着专业照相机,从一节车厢串到另外一节车厢,从跟踪“监视”列车长的工作到近距离观察列车员的工作。中国的铁路与列车服务与世界各国相比如何?  这里我首先要讲一个事实,让大家对中国列车的条件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火车条件差,特别是(长途普快列车的)硬坐车厢,这些年已经界限分明的成为一个阶层的专用车厢:农民和农民工。就我自己多次到这些车厢拍照和游逛所见,那里基本上没有工人、军人、商人、公务员

5、和知识分子等等。其条件之差,我不愿意用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样极端的话,因为农民和农民工兄弟姐妹也是人类而且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人类,我就用“不适合中国精英们生存的环境”一语。(我再描述没有意义了,大家不妨当作一个忆苦思甜之旅,上去看看)。  列车乘务员态度冷漠背后登上“死亡列车”,探求答案  自从发生了旅客曹大和在1291次列车上遭捆绑致死事件后,铁道部再次遭到非议,对此我没有异议,然而,每当听到对列车长和列车工作人员叱骂、质问她们为何如此冷漠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些隐隐不安。这不安源自于我对中国火车的近距离接触。和我这个年纪的写作人有所不同的是,我和火车有着不同一

6、般的关系。每当我郁闷或者在小说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乘坐火车出行,目的地反而显得并不重要,有时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到终点站干什么。乘坐火车本身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是因为我的生活和社会下层接触并不多,也许是我的小说多写农民工和社会下层的原因,乘坐火车成为我了解社会,得到写作灵感的重要源泉。(而我写时评的灵感则多来自我乘坐公共汽车的体验。我会在写一篇与民生有关的时评前,登上一辆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充斥汗味的车厢里思考现实。等到到达某一个站时,我就会跳下来,找到最近的咖啡厅,打开电脑用一个小时完成公车上得来的观点)。  因为这种长期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接

7、触的关系,让我多次近距离观察列车员的工作。这次捆绑曹大和致死事件发生后,我也发了一些评论,包括接受一个电视台的采访。然而,在谈到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试图还原曹大和死亡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只是都不成功。我这才发现,其实我很久没有置身于长途列车的硬坐车厢了,而且即便是偶尔去过,也都是匆匆而过,走马观花,更不用说调研了。对于一个从写小说发展到写时评的人来说,如果无法还原场景(只是靠写小说的大脑来幻想),大脑无法回到现场,也就很难设身处地为各方着想一番,那样的话,对于我来说,是很难写出站得住脚的评论的。按说,为了更确切地感受那班死亡列车的环境,我应该买类似列

8、车的硬座车厢票,而绝对不应该乘坐软卧,但我知道我可能无法腰杆笔直的在晃荡的列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