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

ID:8995566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1页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2页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3页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Monstmian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诗歌这颗文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光芒日渐暗淡,不少人认为这种局面是诗歌的新旧对垒所造成的。本文将传统诗歌和新诗发展的外因和内因相对比,分析传统诗歌兴盛而新诗却不景气的原因,旨在说明当下诗歌之所以沉寂,并非因为传统诗歌与新诗相互抑制。关键词:传统诗歌;新诗;沉寂;新诗产生一个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诗歌流派走马灯似地出现了又消失,消失了又出现,虽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从总体上讲,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正日益走向沉寂。有人说是传统诗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思维导向限制了新诗的发展,所以

2、要从内在思想内容到外部表现形式等方方面面清扫传统诗歌的影子。也有人认为是对新诗的大力提倡压抑了传统诗歌的发展,应该恢复传统诗歌在诗坛的地位。但是我们从传统诗歌和新诗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客观的社会基础、文化背景,还是主观的诗歌自身形式与内容,传统诗歌和新诗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并不能说当下诗歌的沉寂是传统诗歌与新式相互抑制所造成的。一、传统诗歌与新诗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毋庸置疑,传统诗歌与新式产生和发展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传统诗歌的成长环境是封建社会,而新诗则产生在封建社会被推翻之后,所以传统诗歌和新歌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自然是大相径庭的。在中

3、国古代,诗歌的写作和欣赏往往是少数读书人的特权,并非普通大众可以参与的活动。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的教育并不普及,普通百姓整日为温饱奔波,能识字的已经算是有文化,能够写诗读诗的自然是少之又少,只有那些尚可满足温饱的人,才有读书学诗的资格。历朝历代的著名诗人,也大都是有钱有势,或者几经宦海沉浮,如屈原是楚国的大夫,王维、李白、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无一不是曾经地位显赫,李煜更是贵为一国之君。所以说,诗歌在当时,可谓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就算是贫家子弟读书学识,也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从而跻身统治阶级的行列。由此可见,诗歌在当时之所以如此繁盛,统治阶级

4、的大力推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在古代,诗歌除了能够助人加官进爵,还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古人若想出人头地,定当会努力学诗、写诗、品诗。这样一来,诗歌自然就会繁荣昌盛了。相比较而言,在社会基础这个方面,新诗和传统诗歌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当今社会,九年义务教育早已在全国普及,从前是一百个人中挑不出个读书人,而今却是一百个人中难寻到一个文盲,于是诗歌的写作和欣赏也就从统治阶级扩大到了普通民众。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如今诗歌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远不及古代,无

5、论是各类人才选拔考试还是与人交往的日常生活,诗歌都不再是必须具备的才能。相反,诗歌的地位还在有意无意之间被削减,如各类作文试题中,我们常可看见在“文体不限”后面用括号标明“诗歌除外”,在与人交谈时若不时引用诗句则不免被冠上“酸腐”的帽子……既然诗歌越来越不为人所需求,那么它的不景气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从诗歌的文化背景上看,传统诗歌依存的是传统农业文明,诗人的理想是自然、现实的田园生活,出世隐居往往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因此传统诗歌的世界是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而新诗更多的沾染有世俗的气息,20世纪剧烈的社会动荡使诗人的灵魂不安,没有诗意。当社会安定之后,经

6、济全球化导致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取代对精神的追求成为首要的人生原则,诗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创作诗歌更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快餐文化的发展壮大势必对诗歌质量产生影响,致使诗歌开始走下坡路。二、传统诗歌与新式的形式和内容如果说社会基础、文化背景都只是影响诗歌发展的外在原因,那么诗歌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则是影响其发展的内在原因。传统诗歌有着自己独特严整的诗歌样式,讲求句式规范、韵律和谐、对仗工整等等。由于它采用的是文言文,并且对诗歌的字数、长度有一定的限制,就使得诗歌显得凝练精粹,一句诗中往往包含了极深极广的意象空间。而“韵律方面的严格要求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7、凝练精粹的特征。韵律增加了语言运用的难度,对非必要的多于成份进行调整既费工夫,又难以获得实质意义,因此促使诗歌语言去芜杂、更凝练。”[1]而语言的凝练精粹,格式的严整规范却没有诗传统诗歌走上死板教条、艰深难懂的死胡同,相反,传统诗歌中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白居易的诗歌连市井老妇都能听懂就是对传统诗歌通俗晓畅的一个很好证明。传统诗歌的这一特质为诗歌在当时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纪,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歌散文化观点,“不但打破了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了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

8、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2]彻底摆脱了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