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

ID:8999329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_第1页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_第2页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_第3页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_第4页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总体来说,李白的思想受到儒、道、游侠影响深刻,其中,部分学者认为,道家思想对李白影响最深刻,因此,李白性格中,豪迈与愤世嫉俗多一点;在诗歌作品中,浪漫情怀多一点。基于此,李白个性特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矛盾。对政治态度的暧昧和矛盾;追求绝对自由时所产生的矛盾;还有面对残酷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态度。一、儒家思想对李白个性特征的影响李白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从小就系统地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诵读诗书,观览百家,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所以,李白,

2、从小也就有着事君荣亲、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虽然说李白十分不满儒家所限定的条条框框,但是儒家思想时强时弱,却一直占据着主宰着他的一生,也成了他一生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最直接的导体。李白接受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这些思想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积极进取,满怀壮志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少年时期就积极进取,满怀壮志,意气风发。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渴望建功立业,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政治前途充满信心,抱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梁甫

3、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这是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里的一句话,济代则济世,独善则保持个人情操,假若活着不能有益于百姓,即使保持了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节操,又有什么益处?这一句强烈地表现了李白“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和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命的政治抱负。李白虽然视功名如浮云,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是矛盾的,对唐玄宗对他的恩宠一直是铭记的,对那段荣华尊贵的生活也是非常留恋的。最终,李白失望离开朝廷后,对他生命中认为最辉煌的一段一直怀念的。这

4、种感情是基于儒家的忠君之义,对国家民族的关心,还有功名事业的失落感。怀念朝廷和当朝天子的这种感情,一直贯穿于李白的后半生。甚至听到笛声中含有京城的音调韵律,都能流泪。(二)、富有同情心,兼善天下受儒家“兼善天下”思想的影响,李白密切关心人民疾苦。虽然李白表面上放荡不羁,沉迷酒乐,但他是心系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的,从而形成他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个性特征。6/6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

5、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例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描写了边塞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既表现了战争的艰苦,又表现了战士们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三)、强烈自信,自视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李白年少时就心胸宽广,满怀壮志,形成了强烈自信,自视很高的个性特征,他把功名成就常常看得轻而易举。他还屡次自比大鹏。李白对自己的信心是十足的,以至于有一

6、些狂妄,自视过高。李白经诗人吴筠的推荐,即被唐玄宗召赴长安。这时他满心喜悦,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见,李白对自己的才华是多么的自信。二、道家思想对李白个性特征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古代文人士大夫身上寻找道家思想影响的痕迹,我们会很自然地把道家与李白联系起来。的确,我们从李白那里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李白的深刻影响,看到李白人格理想形成中的道家思想因素。对此,古人已多有提及者。清人龚自珍即曾明确地说过:“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说李白并庄、屈以为心,即是指出了在

7、李白的内心深处庄子思想的因子。李白的诗歌,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每当读他的诗歌作品时,诗中那种大气、豪气、骨气、灵气和仙气总会扑面袭来。可以说,没有李白这样优秀的大唐知识分子创作的纵横捭阖、浑雅丰腴的唐诗,就没有气势磅礴、多姿多彩的唐代文化。(一)、真诚率直、贵真道家思想在很深的程度上培育了李白的精神个性,影响了李白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道家崇尚自然,直接影响了李白真诚率直、贵真的性格。与顺应自然相应,体现了李白任情真率,真诚豪迈,从不因命途多乖而改变自己的天性,也不因环境的变迁而伪饰自己。贵真、尚真,

8、是他毕生的追求。对此,我们从他对诗歌的看法中也可见出。《古风》其一云:“怪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诗人认为“绮丽不足珍”,而是提倡“清真”,反对“雕虫丧天真”(((古风》三十五)。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诗人又明确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6/6,提倡清新自然如芙蓉出水的诗美观。这里所谓“天真”、“清真”、“清新”、“天然”,就是反对矫揉雕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