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

ID:8999331

大小:302.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4-14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_第1页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_第2页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_第3页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_第4页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分律行事钞选读·序篇第一章戒律的概念第一节、戒的含义一、戒的名称  1、戒  梵语尸罗,意译为清凉、戒等。为三学、六度之一。  《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之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  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为戒。”  《四分含注戒本疏》卷一云:“尸罗,此翻为戒。戒有何义,义训警也。由警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因也。”  尸罗虽有清凉、戒等多种译义,但持戒的修行是从防非止恶入手,从中成就种种功德,故称为戒。  2、律  戒,也称为律,如律藏、四分律、五分律等。  音译毗奈耶、毗尼,汉译为调伏(调伏三业、六根)、灭(灭除恶法)、律等。

2、  《行事钞》中一曰:“毗尼,或云毗奈耶,或云毗那耶,此翻为律。或以灭翻从功能为号。终非正译,故以律翻之,乃当正义。”  《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律者梵云毗尼,华言称律。(中略)不出三义:初言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中略)二言律者分也。谓须商度,据量有在,若律吕分气也。(中略)三云律字安聿。聿者笔也,必审教验情,在笔投断。”  毗奈耶,虽然有多种译义,但以律义为正翻也。  3、波罗提木叉  梵语波罗提木叉,译曰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遗教经》曰:“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  《戒本疏》一

3、上曰:“波罗提木叉,此翻别解脱也。”  《大乘义章》一曰:“木叉者此名解脱。(中略)戒行名为解脱,有其两义:一者戒行能免业非,故名解脱。二能得彼解脱之果,故名解脱。”  《义林章》三末曰:“别别防非名之为别,能防所防皆得别称。戒即解脱,解脱恶故。”  戒能解脱不善之行,得解脱之果,故名别解脱。二、戒的种类  1、声闻戒、菩萨戒  声闻戒:声闻行者所受之戒。以出离心为基础,最终导向个人解脱。其内容为七众别解脱戒,偏向止恶,所制为身语二业。  菩萨戒:菩萨行者所受之戒。以菩提心为主,最终导向无上菩提。其内容为三聚净戒,所制为身语意三业。  2、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  别解脱律仪,

4、即欲廛戒,即如前所述的五、八、十、具戒。  静虑律仪,由静虑所生的律仪,又称色廛戒或定共戒。得色界定者所成就,得定时,其心自有防护身口七支之恶的功能。  无漏律仪,由无漏道所生的律仪,又称无漏戒或道共戒。学无学之圣者所成就,得无漏时,其心自有防护身口七支之恶的功能。  别解脱的八种律仪,是未得定或未得无漏者,依羯磨作法别别受得的戒。而定共、道共二戒则不依作法  3、七众别解脱戒  七众别解脱戒,连近住戒在内,共有八种戒相:(1)比丘戒(2)比丘尼戒(3)正学女戒(4)沙弥戒(5)沙弥尼戒(6)近事戒(7)近事女戒(8)近住戒。  比丘转根为比丘尼时,不舍比丘戒便得比丘尼戒,比丘尼转为比

5、丘亦同,故说比丘戒与比丘尼戒同一体性。沙弥戒与沙弥尼戒,近事戒与近事女戒,亦为同一体性,理由同上。正学女戒,包含在沙弥尼戒内。  《四分律》卷三十五记载:“尔时有一比丘,变为女形。诸比丘念言:应灭摈不?佛言:不应灭摈,听即以先受具足戒年岁和尚阿阇黎送置比丘尼众中。尔时有一比丘尼,变为男子形。诸比丘尼念言:应灭摈不?佛言:不应灭摈,听即以先受戒年岁和尚阿阇黎当安置比丘众中。尔时有一比丘,变为男女二形。诸比丘念言:应灭摈不?佛言:应灭摈。尔时有一比丘尼,变为男女二形。诸比丘尼念言:应灭摈不?佛言:应灭摈。”  比丘与比丘尼的戒体相同,所以身分改变也并无影响。  故七众别解脱戒,实际只有四种

6、:(1)比丘戒、比丘尼戒,(2)沙弥戒、沙弥尼戒、正学女戒,(3)近事戒、近事女戒,(4)近住戒。三、戒律的作用  1、基本的行为准则  戒律有如法律。法律是公民的行为准则,而戒律则是佛弟子的行为准则。  佛弟子根据身分不同,各有所受所行的戒律。如优婆塞、优婆夷持五戒,沙弥、沙弥尼持十戒,比丘持二百五十戒等。这些戒律,便是不同身分佛子的言行准则。  2、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律的内容,不外是对衣食住行的规定。因此,戒律也可以说是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依戒律建立的健康生活有两大特点:一、简单,二、道德。  第一、简单:  A、生活条件简单。  例一、佛陀最初提倡“四依法”。  例二、佛陀赞

7、叹“头陀苦行法”。《增一阿含经》说:其有毁赞十二头陀,一一行者,则为毁赞于我,我常赞此法,由此住世故,我法久住于世。《杂阿含经》记载:如来移身分座给迦叶,又手授僧伽黎易迦叶所著大衣,于大众中称赞头陀大行。这些,都说明了佛陀对头陀行的重视和提倡。  十二头陀行者。(一)在阿兰若处,即远离聚落,住空闲寂静处。(二)常行乞食,即于所得之食不生好恶念头。(三)次第乞食,即不择贫富,次第行步乞食。(四)受一食法,即日仅受一食,以免数食妨碍一心修道。(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