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

ID:8999393

大小:12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14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_第1页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_第2页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_第3页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_第4页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跨国手机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伍(G'FIVE)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学(资料图)这个击败三星、让诺基亚恼火的小公司叫基伍。看看它的海外丛林作战法则2007年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印度东部偏僻的小镇,狂风大作。满眼的沙子、巨石、马粪、骆驼粪,基伍(G'FIVE)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学的牙齿不由的沙沙作响。他注意到一个奇特场景,当地人在一辆自行车前排起了长队,车子后座上绑着一块汽车蓄电池,人们交上10卢比(相当于1.2元人民币)可以给自己的手机充电半小时。他还注意到村庄停电了。这并不稀奇-这个国家甚至有超过45万个通信基站要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才能工作。几个月后,基伍开始销售一款

2、配备有超大容量电池的手机,它拥有微小的显示屏,电路亦经过特殊设计,以保证通话及待机时间-长达30天。随后,基伍又推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产品-双电池系列可以保证拿下其中的一块时,另一块还能让手机正常使用;干电池系列则让消费者可以在锂电池之外随意更换5号或7号干电池在紧急时使用。基伍品牌手机展台你或许会对上述产品嗤之以鼻,但诺基亚和三星等巨头却并不这么看。正是这些匪夷所思的创新不得不迫使大品牌们跟随推出类似的产品,一家几乎一夜之间崛起的中国公司竟成为其效仿的对象。数字或能说明一切。据印度市场研究公司CyberMediaResearch估算,基伍2010年在

3、印度市场出货量可能高达3500万台,占有率21%,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占有率13%的诺基亚。调研公司Gartner的出货数据亦证实了这一点-基伍品牌手机连续两个季度跻身全球手机业的前十。取得这样的成绩,诺基亚花费10年,三星为6年,基伍仅用了2年。戏剧性还在于,在海外用户将基伍视为最满意的品牌同时,中国本土用户对其却很陌生。诺基亚的恐慌是有道理的-基伍能够在四十天内为印度开发定制产品,诺基亚则需至少一年半;基伍在市面流通的产品数量总能维持在200款左右,它还能每月推出超过10款新机,这亦令诺基亚望尘莫及。基伍与华为、中兴是中国仅有三家手机销量进入全球

4、前十名的企业-其99%的收入源自海外市场。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山寨机公司很多,基伍却是毫无争议的"山寨王"。它与那些卖"白牌机"(指没有品牌)的公司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比如很多中国山寨机公司早期卖到印度的手机甚至没有IMEI码(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这一点后来遭受了印度政府的查处,但基伍愿意花些成本来遵守当地的法规。很多手机公司只能推出一两款偶然走红的手机,却无以为继-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基伍在保障产品持续开发投入的同时,还在印度请宝莱坞明星代言,在媒体上大做广告。它的很多做法更"三星"而非"山寨"。但基伍并不想成为诺基亚或三星。它坚持生产起价低于5

5、0美元、性价比极高且以满足当地需求的特色手机-在基伍的展厅内,你甚至能找到一款内置古兰经、指向圣城麦加的GPS以及内置天课(Zakaat)慈善计算器,还能将古兰经翻译成包括英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等共计29种语言的手机。如果不考虑品牌因素,你几乎对其产品难以说不。以诺基亚在印度市场推出的一款型号为X2-02的音乐手机为例,其零售价格超过500元人民币,基伍类似的产品出货价仅相当于120元,零售价约300元,而且电池更大,支持前后摄像头。取得上述成绩并非易事。基伍可谓腹背受敌,除去诺基亚、三星等巨头,印度还拥有包括Micromax、Spice、Lav

6、a、Zen、Karbonn、Maxx、Olive等当地品牌以及数以千计的"白牌"手机-40%的品牌就连当地人都闻所未闻。但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市场,印度拥有超过12亿的人口。2011年,印度手机销量较上一年增长了10%达1.83亿部。像卖白酒那样卖手机"赢家"张文学并非手机行业科班出身。他大学所学为模具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湖南一家电缆厂做模具技术员,每月收入200元钱,他仅干了数月。"钱太少了,当地房价都要2000元一平米。"张文学对《环球企业家》回忆说。1998年,张文学辗转进入白酒零售业,当时大品牌贴牌之风颇为盛行,其中最为登峰造极则是贴牌于五粮

7、液的浏阳河。张如法炮制则从茅台酒厂租赁下某个子品牌,开始淘金生涯。这一过程整整持续了5年。张称其全部零售经验亦来源于此。这一行业亦令张结识了一度曾在山寨手机行业如日中天的众一手机董事长段中光。那时段中光也在做白酒贴牌生意-为泸州老窖、稻花香贴牌。2003年,段说服张前往深圳考察手机市场,考察整整持续了6个月。当时手机行业的暴利令人"触目惊心"。一套成本价仅为30元钱的手机外壳在批发市场售价可达500元。张曾蹲守在一家手机外壳批发店门外观察客流,估算的结果令他震惊-这家店每天可销售三百套外壳,获利达10万元。张遂决定转型,他以模具入手,从事高仿机或者

8、改制机外壳研制-此乃无奈之举,包括主板在内的设计能力均被日韩垄断,山寨公司一时无缘置喙。两年间,张几乎遍拆市面所售机型,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