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ID:9003046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_第1页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_第2页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_第3页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_第4页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一)年级班级座号姓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想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例1:例2: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烟笼寒水月笔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例1:例2: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而在诗

3、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的目的。)例1:例2: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肯《饮酒》)(划线的四句,表面上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

4、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例1:5例2: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的描写。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直慎行《舟夜书所见》)(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成,后两句写动态。)例1:例2: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

5、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例1:例2: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例1:例2: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

6、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戌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例1:5例2:9、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

7、,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廓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例1:例2:1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寺写作技法。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例1:例2:11、烘托

8、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要说的明明是想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例1:例2:12、点化(化用)对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