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

ID:9004497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_第1页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_第2页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_第3页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_第4页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文化考察王海鹏作者简介:王海鹏(1989–),男,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内容摘要:驳谥是指古代礼官或官员对于某一谥号因持不同意见而提出的一种反驳现象。唐代官员驳谥现象的出现以及普遍化是政治因素、道德因素、价值观因素等多种文化因素影响的结果。唐代官员驳谥不仅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而且对澄清唐代吏治也有积极。关键词:唐代官员、驳谥、文化思考我国古代帝王后妃、王公显宦死后,人们须避讳其生前之名,另立新号以相称,这种称号叫做谥号。最初的谥号并没

2、有褒贬善恶之意,完全是出于周王室、贵族“卒哭而讳,将葬而谥。有讳则有谥,无讳则谥不立”参考文献:[1](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1]785的避讳需要,借此来表达自己“尊宗敬祖”的观念。但是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谥号逐渐被赋予了辩行迹、明善恶、寓褒贬的含义。《逸周书·谥法解》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是一个人一生功劳行为的高度概括。一个人如果对社会具有重大贡献,便会被赐予美谥予以褒扬;一个人如果作恶多端,便会被赐予恶谥予以贬斥。正因为谥

3、号具有“褒贬善恶”的特殊含义,所以周王朝的统治者便加以利用,通过赐谥的褒扬和贬斥,使之成为统隶臣下、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历代统治者鉴于谥号的巨大作用,也都加以效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官员谥号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谥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起一部分礼官和官员对某些谥号提出不同意见,这便产生了驳谥。唐代规定:“太常博士掌谥,职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录行状,申尚书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拟谥迄,申省,省司议定,然后闻奏。”[2](唐)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306这就是唐代谥法的基本运行程序

4、。三品以上官员去世后,太常博士便根据尚书省考功司的行状拟定谥号,然后交由尚书省审核,尚书省有关官员如果对某一谥号持有不同意见,便在朝廷上提出“谥议”或与太常博士进行争论,最后由皇帝裁决。尚书省官员提出的“谥议”与太常博士的“答谥议”便是驳谥的范畴。唐代官员驳谥现象非常普遍,是唐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唐代官员驳谥的四种类型唐代官员驳谥主要有四种类型:谥字是否恰当、单复谥、是否追谥、避讳。谥字是否恰当是驳谥最主要的类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逝者的谥号往往与本人生前的行迹不相符合,一些官员出于维护谥法褒贬善恶的目

5、的,便对某些谥号提出了驳议。如宇文士及死后,太常博士拟谥为“恭”,黄门侍郎刘洎根据宇文士及生前奢侈、骄纵的生活状况提出驳议,认为“士及居家侈纵,不宜为恭。”[3][12][14][15][16][20][21][22][27][28](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411最后确定了“纵”的恶谥,这是将美谥改为恶谥的一例。有的驳谥则是将极美之谥改为一般美谥。如唐肃宗时期的宰相杨绾去世后,太常博士拟谥为“文贞”。唐肃宗鉴于他“质性贞廉”德行也予以认可。但是比部郎中苏端却提出不同意见,在所奏的谥议中认为:“昔公

6、叔文子有死卫之节,修班制之勤,社稷不辱,方居此谥。爰及太宗初,魏征有匡救公直之忠。中宗末,苏环有保安不夺之节。所以诸贤甚众,谥‘文贞’者不过数公。”杨绾“焉可比德”,不配谥为“文贞”,只有另谥,才能使“黄泉之魂,免惭于苏、魏”[4](宋)李昉等撰.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4445。虽然苏端的驳议,违背了唐肃宗的意愿,肃宗借故将苏端贬为广州员外司马。但肃宗却碍于公议,还是将杨绾的谥号由极美之谥的“文贞”改为一般美谥的“文简”。还有的驳谥不在于谥字的美恶,如左仆射韦陟去世后,太常博士程皓议谥为“忠孝”,刑部尚书颜真

7、卿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忠孝不能两全”的观念,提出驳议,认为“议行称谥,固多美名,何必忠孝两施。”[5][6][7][8][10][11][17][18][24][25][26](宋)王钦若等撰,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2962颜真卿并不反对韦舍谥“忠”或“孝”,只是反对两字同施而已。单复谥是驳谥的第二种类型。唐代以前就有过单复谥之争,这种争议一直持续到唐代。如关于宰相吕諲的谥号问题。宰相吕諲去世后,太常博士拟谥为“肃”,度支员外郎严珵提出驳议,认为“国家故事,宰臣之谥,皆有二字,”这样便可以更加彰

8、显宰相的德行和功绩,宰相吕公“文能禁暴,贞则干事,忠则利人,盛烈弘规不可备举,”应该给予吕公‘忠肃’”[9]陈垣.史讳举例[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12]朱华.唐代官员谥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年﹒[13](唐)封演撰,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