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

ID:9005118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_第1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_第2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_第3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_第4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元散曲(总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复习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角度。鉴赏《问刘十九》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三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方法。诗歌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方式。而就古代诗歌来说,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一是描写,一是议论。从表现手法(亦指写作手法)看,有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相

2、生、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等。在实际的创作中,上述手法往往又是综合运用的,只不过在具体的诗歌中各有侧重而已。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一起连用。讲读课诗歌学习要求一、名家要知人论世,掌握诗歌风格。二、把握诗歌的主旨。三、熟练诗歌的主要艺术手法。四、要有自己的理解和主见。五、归纳各种题材诗歌的特点。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3、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代表作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主旨:这首小诗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写作手法:情景交融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

4、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第二课时咏史怀古诗过华清宫绝句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人江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人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写作背景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

5、,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主旨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

6、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咏史诗特点一、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

7、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二、特点:“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

8、含蓄沉郁作业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