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

ID:9009405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_第1页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_第2页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_第3页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_第4页
资源描述: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复兴中华文化救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聖賢教育拯救危機--復興中華文化救世界  節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國學治要》的因緣  這段時期,我常常在想一部書——《國學治要》,這是民國十九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到今年已八十年。我曉得有這部書,但未見過。  這套書是什麼?為什麼會想起來?十多年前我在台灣買了第一套《四庫全書薈要》,這個分量太大,不是一般人能讀得了的,我也沒有辦法,哪有時間看?我就想把書中重要的內容節錄下來,編成一本書,沒想到古人已經替我做了,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樣,他不是用《薈要》,而是用《四庫全書》,依照經史子集把裡面重要的部分節錄出來,取名為

2、《國學治要》。  「治」是治學,做學問的方法,這是教我們什麼?有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庫全書》精裝有一千五百冊,分量太大,所以《國學治要》這一套書能引導我們入《四庫全書》,其內容都是精闢詞句,念後我們對《四庫全書》就了解,會非常喜愛它。這裡面的內容太豐富,一個人一生學不了,你在裡面學個一門、二門,就懂得從哪裡下手,這是有必要的。  最近有一位同修送來了一套,精裝本共八冊,很完整沒有缺頁,字很清楚,真是心想事成!這是小《四庫全書》,是《四庫全書》的精華。我要把這部書送到台灣印一萬套,照相影印,把它放大成

3、十六開,看起來就很舒服。希望趕快印出來,大量流通,供養大家。。  《群書治要》的因緣  《群書治要》這部書是唐太宗下令,由大臣魏徵等蒐集三皇五帝到隋兩千年,取材經史子六十五種書,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容,大概五十多萬字。《群書治要》的「治」是政治,這是治國最重要的理論與方法的指導,集千百年古聖先賢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這部書不但能救中國,還能救全世界!  這本書從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國就失傳了,《唐書》、《宋史》、元明清《藝文志》裡,連目錄都沒有,《四庫全書》也沒有收入這本書。一直到嘉慶年間日本人

4、對中國皇帝送禮,裡面有這一套才知道。因為唐朝時日本、韓國、越南這些周邊的國家,在中國留學的學生非常之多,他們把書帶回日本保存了下來。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翻印日本的原本,另外也重新排版印刷,所以有兩種不同的版本,這是八十年前的事情。  我常常念著、想著,居然有同修幫忙找到了,我得到了兩套。我已將之交給台灣世界書局,印一萬套,我要送給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希望和平統一,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也會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的領導人。做官照這樣子做,中國這個時代就又恢復貞觀之治了。外國人比中國強只有兩樁事情,一是機器,一是科學技術

5、,除此之外,都不如中國人,特別是政治哲學,他們應當向中國學習。  學習《群書治要》的重要  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人們過得很辛苦,富貴人家勞心,貧窮人家勞身,身心俱苦。什麼原因?疏忽了教育。為什麼中國古代能做典範?沒有別的,全靠教育。國家所有一切行政為誰服務?教育。所以人人知禮,人人懂得愛,教育主要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人人都知道做好人,人人懂得人與人的關係,不但愛自己,還愛別的國家,愛天下人。  我給諸位介紹《群書治要》,是針對我們現前的社會,不但中國需要,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需要。這次我在馬來西亞拜訪納吉首相跟

6、馬哈迪前首相,簡略的為他們介紹《群書治要》,他們就急著要看,問有沒有英文翻譯本。所以我請吉隆坡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們,先為這部書做註解,翻成白話文,然後再翻成外國語文,來幫助全世界。這就是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  希望淨宗同學們會講《無量壽經》、會講《大經解》,也要會講《群書治要》,可以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幫助他們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守住出家人的本分,我們的正業是《大經解》,《群書治要》是在這個時代不得已的一個副業,賓主、正助一定要分清楚。《無量壽經》正道,

7、《群書治要》助道,正助雙修,《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群書治要》是觀世音菩薩。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遇到這樣的環境,不能不顧;不顧,就沒有慈悲心了。  中國文化是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精髓 能救世界  我相信中國文化絕對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指有文字記載。四千五百年前黃帝發明文字,在黃帝之前,從伏羲畫八卦到黃帝,差不多是一千年。這一千年沒有文字,但是甲骨上畫的那些東西,我們叫甲骨文,所以從考古上來講可以考證中國有五千年。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值得我們後人做一面鏡子。孔子學習的態度是「述而不作」,沒有創造、

8、沒有發明。換言之,他所學、所修、所教、所傳給後代的,都是過去先人、聖賢、老祖宗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所以他是集大成。中國傳統文化不會輸給印度,印度有一萬多年,我相信中國也有一萬多年。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肯定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不是孔子那個時代的發明,因為孔子距離我們只有二千五百年,所以肯定在一萬年之前。  「五倫」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二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