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

ID:9013453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4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_第1页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_第2页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_第3页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_第4页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_第5页
资源描述:

《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卢照邻赋体与骚体文校勘拾遗杨万里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摘要:对于卢照邻有很多大家都在研究,如任国绪先生、祝尚书先生、张志烈、葛晓音、马茂元等。但历来关注较多的是卢照邻的生平事迹和诗歌理论,对其散文研究者却寥寥可数。祝尚书先生、李云逸先生等都对卢照邻的文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校注,但我认为还是有些值得提出之处。文中论证方法和论据尽量做到不落窠臼。由于精力所限,我暂以《全唐文》为底本,对卢照邻散文中的赋与骚部分的文章进行校勘拾遗。关键词:卢照邻、散文、校勘MakeGoodOmissionsofCollation

2、aboutLuZhao-lin’sProsesofFuandSaoStyleYangWanli,CollegeofLiberalArts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engdu,610041.Abstract:TherearemanygreatmastersstudyonLuZhaolin,suchasMr.RenGuoxu,ZhangZhilie,GeXiaoyin,MaMaoyuanandsoon.However,moreresearchersa

3、lwaysconcernedaboutLuZhaolin’slifestoriesandpoetrytheory,onlyafewstudyonhisessays.Mr.ZhuShangshu,LiYunyiandsooncheckandannotateLuZhaolin’sessaysindetails,butIthinkthereareafewworthmentioning.Thispapertrytomakeadifferenceinmethodsandarguments.Duetomylim

4、itability,IhavetemporarilymaketheQuanTangWenasthemastercopy,inordertomakegoodomissionsofcollationaboutLuZhao-lin’sessaysofFuandSaostyle.KeyWords:LuZhaolin,Prose,Collation-7-卢照邻,字昇之,初唐四杰之一。稍晚于卢照邻的唐人张鷟著述的《朝野佥载》卷六记载“(卢照邻)著《幽忧子》以释愤焉,文集二十卷”注释:张鷟撰《朝野佥载》,商务印书

5、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第80页。。明人张燮编辑《初唐四子集》(明崇祯十三年刊本)其中收录《幽忧子集》七卷,并有附录一卷,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见最早的诗文合集的卢照邻的集子。现以《全唐文》中收录的卢照邻文章为底本,把《四库全书》、《文苑英华》、《唐五十家诗集》以及徐明霞点校的《卢照邻杨炯集》与其进行比较,对《全唐文》中卢照邻卷校勘中的疏漏之处进行补遗,以期使卢集臻于完善。由于精力有限,暂掇拾点校卢照邻文集中赋与骚部分文章。一、赋。《驯鸢赋》1、“阴云低而含紫,阳星升而带红。”《全唐文》作“阳星”而

6、其他几个版本则为“阳景”。我认为此处似作“阳景”为是。“景”古文中常与“影”字通假,“阳景”即为日影的意思。如南朝诗人王藉的《入若耶溪》中有两句诗为“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此处的“阳景”即为日影。而“阳星”似作“日”讲,此种用法并不多见,“阳”本身即当“日”讲,如在卢照邻的《双槿树赋》有两句:“青陆至而莺啼,朱阳升而花笑。”此处“朱阳”即为火红的太阳。“阳景”二字同时出现的还有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中的诗句“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以及唐朝诗人吕温的《道州观野火》中的“

7、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等。如此看来阳景二字连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从意义上来说也都与卢照邻文意相符。《全唐文》中将其改为“阳星”实属不妥。《穷鱼赋并序》1、“洗净月浦,涵丹锦津。”此处“净”字唯有《全唐文》如此用,其他四个版本都用“静”字。我认为此处应用“静”为是。在古文中,当“静”做形容词意为“干净、纯净”时,通“净”字,用“净”字的地方可以用“静”代替。如《淮南子·本经》中记载“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何宁撰,《淮南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第598页。在此处即用“静”代替了本来的“净

8、”字,再如《诗经·大雅·既醉》有两句“其告维何,边豆静嘉。”此处的“静”也是作为“净”字的“替身”来使用的。-7-在此种情况下我认为后人没必要修改前人文中含有的通假字。通假作为古人行文的一种方法和习惯,作为了解和研究我国古典文化不可或缺的常识性的手段,是不应该用现代语言的规范去约束和改变的。所以我认为《全唐文》不应该将“静”改为“净”字,这样只会使古典文学越来越脱离原貌。2、“竞下任公之钓,争陈豫且之网。”其中的“钓”字,《文苑英华》用的是“犗”字,下注“一作钓”。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