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

ID:9029063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_第1页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_第2页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_第3页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_第4页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什么是佛?佛法究竟是什么?之八:佛法的教学艺术(拜佛,上香,供花,供果等等的真正意义!)净空法师讲述  再谈佛法的教学艺术。佛当年在世到处讲学,跟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没有两样。在印度的时候,佛这个大团体,那个地方邀请,就到那个地方去;讲一个时期之后,别的地方邀请,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佛不是一个人去,是带著一千二百五十人,所以邀请也很不容易,那真的要有财力、有物力。佛法传到中国来,才有寺院、丛林,才有固定的住处,因为佛教是中国帝王迎请到中国来的。在印度,社会大众对托钵的僧人很尊敬,都恭敬供养;而中国人当托钵是

2、‘要饭的’,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僧人,是皇帝迎请来的客人,皇帝又拜他做老师,那有让皇帝的老师到街上去讨饭的道理呢?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之后就变成中国化了——不再托钵、不再树下一宿了——,盖好房子给他们居住,而且宫廷派专人侍候供养僧人,使僧人不要再为了生活那么辛苦!到唐朝的时候寺院发展成丛林,百丈大师跟马祖(不是妈祖庙的妈祖),是丛林制度的二位创始人。马祖是禅宗道一禅师,俗姓马,是禅宗第八代祖师,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百丈制清规’,丛林中的一切规矩都是百丈大师草拟的,他们两个人建立了中国丛林。丛林是什么

3、呢?就是佛教大学。是真正有规模、有制度,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不像从前是私人私塾式的互相传授,规模很小,也没有一个制度。从马祖之后,中国佛教走上了制度化——变成大规模的学校。丛林很多都变成了专科大学,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外国没有的。丛林的教学、讲学、教材、教法,没有一样不是达到最高艺术境界。我们从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以及其他种种,只要稍微留意,都能够发觉这些完善的教学。那么到今天这许多非常美善的教学,现在也都失传了。现在的佛门梵呗,实在讲,都已经变质了,都不如从前的完美。佛教在这一代是非常缺乏

4、人才,不只是缺乏艺术人才!佛教艺术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养,如此,他所表现的东西才是活的,才有真正的内容。像世间的艺术一样,如果不充实哲学的内容,他创造的东西就不能尽善尽美。所以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曲子,一定要蕴含高度的哲学修养在其中,才能显现出真善美慧。今天佛教梵呗词句都是古人做的,意境都很高啦,因为唱的人心不清净,所以唱出来音也不清净。也因为心灵没有达到证悟的境界,所以唱了不但不能引发灵感,反而显得俗不可耐啊!甚至于还不如基督教的圣诗,那样能够感人,这是佛教之衰!佛教人才的缺乏,不是佛教没有内容,不是佛教

5、没有真实的东西,实在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以绘画、雕塑艺术而言,诸位如果到大陆看过敦煌壁画、云冈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石经,便可以体会到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和壮观!石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作,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发现的,比我们现在的大藏经,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晚期翻译的经典,有些还没有收入藏经,石经全都收进去了。石经是用大块的厚石板,两面雕刻,每个字,有大姆指这么大,字体非常之美,整部大藏经雕了四百年!这样的工程,实在不亚于万里长城!最近被发现的是一部完整的,一共有几万块石头,分藏在七个山洞里,大概还没有完全拿

6、出来,所以只开放两个,我们进去参观,真是叹为观止!不能不佩服古人之用心——怕佛教经典遗失,用这个方法保存佛经传给后人。他们对后世的子孙真正是尽到了责任。  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够把它看成是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级宗教

7、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佛教艺术在教育上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是神教;真正清楚了,佩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  一切诸佛是代表我们的性德;一切菩萨、罗汉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虽然有,但不能够显现出来,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的显现要靠修德。菩萨代表‘修’,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萨代

8、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够现‘相’,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体’。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本体’当然没有话说;菩萨就说法了——起作用就有得说。从‘相’上有得讲,从‘作用’上有得讲,从‘本体’上一句话都没有。本体不但不能讲,念头都没有,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便是从‘本体’上说的,所以佛代表‘体’,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