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

ID:9039124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_第1页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_第2页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_第3页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_第4页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壬辰年小满至大暑时令养生提示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刘承恩一、节气概况2012年5月20日小满(农历壬辰年四月三十)至2012年7月22日大暑(农历壬辰年六月初四)为一年六步气的三之气。期间共经历小满(公历5月20日)、芒种(公历6月5日)、夏至(公历6月21日)、小暑(公历7月7日)四个节气。小满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6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夏至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90°,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内地球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

2、4),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14个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高的时候.热为夏魂,“夏至”的意思是夏季最炎热阶段的到来,即从夏至至立秋前的大暑这段时间,也是老百姓俗称的“三伏天”。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黑夜日渐增长,故曰“夏至一阴生”,民谚中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二、时令分析(一)气候特点壬辰年三之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客气

3、克主气,为不相得。《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此段时间为“夏行冬令”,即夏天的节气来的是冬天的气候。人的阳气在夏季应符合生长释放的主旋律,但今年夏天三之气的客气为冬季的气。主气如旅店,客气如客人,由于客人到来对旅店有使用权,所以客气太阳寒水“天政布,寒气行”,冬气的寒凉融入了夏季的炎热,使得夏季应有的炎热打了折扣,小满时不够饱满,人的阳气容易得不到应有的能量。(二)对人的影响此步气易影响人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夏属火,应心,人的阳气,尤其心阳在夏季应处于开放状态,而所

4、至之冬气性寒,又得司天之气太阳寒水相助,气候寒凉,使人的心阳郁而不发,“心热瞀闷”。春夏应养阳而不能伤阳。对于体质偏虚寒的人,由于此步气阳气不足,心阳更加容易受寒邪影响而出现阳虚气虚之证。对于体质偏实热的人,自身虽有足够的阳气,但是由于夏行冬令,使得本应开放的毛孔不能顺利将阳气释放,阳气容易羁留于体内,形成内热。内热过大,胃肠道过热,则易出现皮肤肌肉肿胀甚至出现腹泻水样便的情况,即《黄帝内经》所述的“反热中,痈疽注下”。三、养生要点养生的根本原则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其中“顺四时而适寒暑”讲的是顺应“时”魂,夏魂即是热。夏行冬

5、令之时,养生之要应为补回缺失的热。补法大致如下:日中之前阳亏升阳;日中之后阳盛敛阳。日中之前阳过收阳;日中之后不弃小阳。(一)调养指导1.体质偏虚、寒者:肝阴不足者,宜卯初(以下时辰均参见附2《一日时间对照表》)养肝阴;脾阳虚者宜辰初健脾益气;肾阳虚者宜巳初适度补肾阳;肝气虚者宜亥初睡觉,巳正适度补肝气,以平为期。2.体质偏实、热者:肺肾有热者,感觉热时即时滋阴凉血;肝阳亢者宜申初、亥初疏肝降热;胃热便干唇红者,宜申初清泄胃热。3.体质平和者:采取即时调理。身热即时滋阴收阳;胃凉或胃胀,即时温脾和胃。(二)生活指导1.起居方面一日当中同样存在着“四季”的划分(

6、以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为例):3-9点为“日春”,9-15点为“日夏”,15-21点为“日秋”,21-3点为“日冬”。3点为一天的“立春”,5点为“惊蛰”,6点为“春分”,21点为“立冬”。(1)时间:晚上21点前睡觉(不晚于22点)以利于阳气潜藏,老年人及儿童应在晚20点前入睡为好。早上宜在3-5点间起床,以利于阳气生发。日冬睡眠犹如为人体“充电”,晚睡易耗伤阳气,久则气血匮乏损害健康。惊蛰不起则会使得阳气生发不利,人易头昏沉、烦闷、腰膝酸软等。早起活动后如觉困倦,可再睡回笼觉。古代养生早起为3点,晚起为5点;早睡为19点,晚睡为21点。(以北京地区北京时间计算

7、)(2)午休养心:有条件的人,午时休息片刻有助于养心,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2.饮食方面(1)气虚体寒者。①早饭、午饭可适当吃温热性食物以补阳气;晚饭若吃温热性食物,需注意以不影响阳气的收藏为度。②慎食生冷食物,避免脾虚胃寒。(2)脸红血热者。①应避免增加内热。忌食辛辣食物及白酒等温热性食物。②宜吃银耳、百合、梨、荸荠、藕、海带等有助于滋阴凉血的食物,滋阴降热以养阳气。③血热腹泻时,可立即吃冷饮,迅速冷却胃肠道之热以缓解症状。(3)男孩16虚岁、女孩14虚岁前,应避免吃辛辣等温热性食物,尽量吃滋阴类食物。(4)养生提倡素食为主,有利于消化吸收及内心的清静

8、安宁,亦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三)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