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

ID:9057229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6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_第1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_第2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_第3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_第4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魏晋南北朝早婚现象吴真摘要:这是一个战乱分裂、民族融合的大时代,若论世之变化,恐怕唯有春秋战国可与以匹敌。在此期间,数十个各政权更迭换代,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兴旺盛衰,世家大族的沉浮起落,赋予这个时代不一样的风采。400年的民族大混战、大融合,给社会带来了巨变。南北文化激烈碰撞蹦出新的火花,婚俗也随之变化——早婚成为时代大流。而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历史等因素,无疑是早婚形成的原因,而早婚的发展又对社会产生了反作用。关键字:魏晋南北朝;早婚;原因婚姻习俗受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影响,而其又从一个独特的棱面折射出那一历史时期政治的、经济的、文化

2、的风貌。婚龄是婚姻习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婚龄与前代相比是较早的,本文拟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早婚现象作一粗浅的分析。一、早婚现象概述中国古代盛行早婚,在法令上也大多鼓励早婚。成婚年龄的高低,历代屡有变迁,但均以早婚为大前提。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早婚更为突出,早婚在当时是一种普遍性的习俗,婚龄普遍早于前代。从统治阶层到被统治阶层,各阶层人民的婚龄均有提早。虽周礼有曰“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历史现实说明,历代人们总是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婚龄,并未遵守古礼,魏晋南北朝就是典型的代表。从古籍中我们可

3、以看出这一时期皇室的早婚现象,这也直接反应出了魏晋南北朝对早婚的提倡。北魏文成帝以前,诸王15岁就赐婚别居,其后更低。魏道武帝15岁生昭帝,景穆太子晃15岁就有了文成帝,而献文帝13岁便生下孝文帝。北齐后主高纬,14岁生子高恒,高纬之弟高严被诛时14岁,已有遗腹子4人。北魏高宗皇后冯氏年14选为贵人,孝文帝幽皇后冯氏14嫁文帝,昭皇后13岁出嫁,世宗宣武顺皇后年14。梁朝太宗简皇后王氏大婚时,太宗只有10岁,简皇后只有8岁。刘宋王朝前废帝刘子业的皇后何氏12岁出嫁,明帝皇后13岁出嫁。梁高祖的皇后15岁嫁高祖,丁贵嫔年14归高祖。陈世祖沈皇后、陈后主贵妃张贵华均为10余岁

4、出嫁。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15岁为太子妃,北周宣武帝皇后15岁归武帝,东晋孝武定王皇后16岁出嫁,为其中婚龄最大者。这些人婚龄最大的为16,平均婚龄13岁,最小的只有8岁。可知帝王早婚已是普遍现象。并且在最高当权者的影响下,在上层社会中也极为盛行。三国时徐州刺史陶谦,14岁时娶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之女。郁林太守陆绩之女,年方13,便嫁同郡张白。西晋并州豪族张宣子女14时,嫁给刘殷。南朝梁柳恨,12岁娶长城公主。张攒,11岁娶富阳公主。琅邪人王志,弱冠娶宋孝武女安固公主。王晾,弱冠娶淮南长公主。何敬容,弱冠娶齐武帝女长城公主。王僧绰13岁娶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谢渝8岁时就娶了孝

5、武帝的公主。普通百姓中也十分流行早婚,晋武帝时规定:“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长史配之”,女子出嫁最迟不得超过十七岁,否则政府将强行将其婚配。宋书中有云:“设早嫁之令,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北齐后主规定:“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不仅年龄较宋提前了一岁,而且女子过14不嫁者,家人均要受牵连获罪。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诏云:“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已上,爰及鳏寡,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务从节俭,勿为财币稽留”。北齐、北周均规定凡男15、女13以上,均得及时嫁娶,否则父母就要受到处罚。另外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夏五月诏令:“

6、女年不满十三以上,勿得以嫁”。我们可从侧面得知当时女子不满十三而嫁已为普遍现象,统治者才会颁布此令。这时期,在统治阶级的反复鼓励提倡与法令的强制要求下,加之统治阶层带头早婚,早婚早育的思想也就逐渐在广大百姓中成长起来并且扎根。一、早婚的原因1、人口因素——人口问题是促成这一时期人们早婚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力、生产方式落后的古代封建社会中,人口的多寡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某一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某一政权的兴旺昌盛的标志之一即人口的大量增长。反过来,人口又对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产生或兴或衰的反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恰当的表现出了封建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以

7、广大的民众为基础,人口与政权的兴亡息息相关。孟子就曾讲国家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汉魏之际的政论家徐干说:“故民数者,庶事之所自出也,莫不敢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若无一定数量的人民,那么国将不国。首先,从封建国家的社会经济方面(富国)来看,人口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力昌盛与否的显著标志就是人口的增长与减少,众多的庶民与百姓支撑起了整个封建王朝的社会经济。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人民交纳的赋税,各种工程水利的修建离不开人民的徭役,开荒拓林也少不了人民的辛勤劳动。在封建地主土地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