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ID:9062540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_第1页
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_第2页
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是人文荟萃之地;为人师者,多属才俊之流。因此,鉴于管理对象文化素质的不同,学校管理与其他单位管理方式也不相同,盲目套用其他单位的一些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难取得教师群体的认同,更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和不断深化,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多元化、教师工作量的评估更加科学化,新的形势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就成为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传统的学校管理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从管理学的角

2、度看,反映了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是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人”、“理性人”的哲学假设为基础,理论和方法是科学主义分解、精确、逻辑和实验法则的具体运用。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  注重规范。传统管理模式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学校管理者认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凡事都要按照既定的制度来进行处理,通过制度管人达到规范师生行为的目的。特别是对教师的管理,一般学校都对上下班制度、作业批改、科研活动、日常管理、家长反馈、学生成绩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整齐划一的效果。  注重效率。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以提高教学科研效率为出发点

3、,把学生成绩、升学率、发表论文数量、科研成果档次等重要指标作为核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度引导和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例如,部分高中学校,还将毕业班学生升入重点大学人数纳入到奖惩范围,甚至每升入一名清华、北大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更是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学校管理原则。  注重权威。传统的学校管理属于自上而下的管理类型,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管理思路来进行,以此保证管理体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落实管理制度方面,其奖罚措施的轻重也多与学校管理者的主观态度有关,明确带有“人治”的色彩,更需要通过建立管理者的权威才能实现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目的。  传统的

4、学校管理对于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转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传统的学校管理还属于“刚性管理”的范畴,其自身也有很多不足:  缺少“人本性”。“刚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事不对人”,尽管不可能完全做到,但这是“刚性管理”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样就带来了“重制度、轻情感”的问题。无论是绩效工资的评定也好,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处理也好,都明显具有“机械”色彩,没有把教师面临的具体情况考虑进去吗,例如所带班级学生的入学基础、教学设施之间的差异等。一概而论地以学生成绩论英雄,并不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劳动量和劳动成果,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缺少“灵活

5、性”。“刚性管理”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服务学校安排、遵守制度要求,不允许有“例外”情况,一旦违反了制度要求,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性后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情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教师有其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科研思路、工作习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而论,必然引起教师的“反感”或者“软抵触”,从而导致“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出现。  缺少“民主性”。“刚性管理”重视学校管理者的权威,必然导致忽视教师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施重大决策的时候重集中、轻民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难以体现到学校管理过程之中,不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最终也必将削弱管

6、理效果。  二、实施现代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校是受社会委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其精神、能力的发展变化,使其学会做人、做事。教育性,是学校的根本属性,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保持良好教学秩序、实现良好教育效益和维护等级鲜明的层级关系,很显然并没有把如何实现学校的教育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更不用说作为惟一的教育管理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等新的形势变化,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出来,迫切需要将现代管

7、理方式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概括起来说,实施学校现代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升学率和科研成果,这就要求学校现代管理必须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否则就会导致新课程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尽管推行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进行了普遍的培训,教学方法也进行了调整,但教育的终极目标并没有调整到位,仍然有意或无意地把升学率,尤其是重点大学、名校的升学人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成果的重要指标,这种评价制度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也成为新课程改革道路上最

8、大的阻碍。实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