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1

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1

ID:9064829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1_第1页
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1_第2页
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1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人本管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党和政府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价值取向的指导原则。中学德育工作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才能真正体现中学德育的本质,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一、从人本管理理念出发,中学的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我们今天学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管理思想的主流,今天的学校管理已从过去忽视人的个性需求转回到对人的人性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上,这是我们在学校真正实施人本管理的思想前提

2、。但是,还有不少人对“以人为本”在理解上存在不恰当的认识,进而导致了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事情。具体来说,我认为在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应纠正几点不正确的认识,走出这些误区:(一)错误地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讲人情”从人本管理的科学涵义上来看,它强调尊重人性及和谐的人际,但有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尊重”与“和谐”的理解上出现了错误,简单地认为尊重就是讲情面,没有矛盾就是和谐。所以,实行人性化的人本管理,必须讲究“宽容”与“忍耐”,不能“处罚”和“批评”。无意中就把“尊重人”误解为“不得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重感情,轻原则,意志

3、办事。对于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工作中的错误,忽略不计,或者是轻描淡写。而在工作上,尽量放宽对各种事物的要求,最为严重的是不作要求,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团和气的局面。情面和人情至上,处处张贴“以人为本”的标签,事实上却已经进入了庸俗的人情圈子。这是对人本管理中的“人本”的错误理解,因为人本不等于人情。我们承认,人情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有着它的积极性的一方面,例如重视理解、同情和帮助他人。但在人情的幌子下,很容易地又会出现凡事不讲原则、对人对事不公允的情况,人人都以做“老好人”为追求目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往往会出现表面上的宽松自由的气氛

4、,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但事实上学校管理已经出现了无原则的“放任”局面,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二)错误地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为本” 在当前学校某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中,他们把“以人为本”理解为学校必须让人感觉到尊重、自由和满足,也就是说,过分强调对个人自我需求的满足。所以他们要求学校的管理,必须围绕满足人的需要而开展,以“我”的认可、满意作为学校管理成败的唯一评判标准。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就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了。这些人没有考虑个人得到的的尊重、自由和满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只要出现个人的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5、就认为学校的管理“不民主、不人道”。事实上,他们这种思想是极其危险的,是一种只重视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典型表现。 (三)错误地认为“以人为本”就是弱化管理或宽松管理  当前有一种观点在社会上非常流行:“教师职业是一种良心职业,主要靠教师的自觉自律”。不能否认,这个观点的确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作为一种低收入的且日子枯燥单调的工作,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自觉性,那是难以坚持下去的。但问题是现在有些人把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和“和谐校园建设”错误地理解为要绝对地尊重、信任、理解教师,即使教师做错了事情,也要同样的尊重和理解。他们认为,学校的管理与评价制度

6、违背了人性化的观点,制度只会制约、压抑校园的人文气息。故而,有一些人甚至这样认为,应该淡化甚至取消这种不人性的管理制度。(四)错误地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不能抑制学生的天性  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学校和教师:过分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不能抑制学生的天性。其实这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简单化的错误理解,是对学生某种不良爱好或不良个性的迎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不能对学生说“不”,不能批评同学,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求必应,应该“尊重”和“赏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原则的迁就,会形成学生一种“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听说有一些学校

7、放宽了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允许学生上课时可以睡觉、站立、随意发言等,刻意模仿西方国家的那一套教学模式。殊不知,这是不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教育实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