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ID:9068923

大小:147.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_第1页
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NO.3.2013大麦与谷类科学BARLEYANDCEREALSCIENCES15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康洪灿孙文涛钏兴宽李国生王锦艳陈国松尹正钦(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摘要:岫粳20号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介绍了岫粳20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关键词:常规粳稻;岫粳20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保山市地处低纬、高海拔,水稻生产集高原育的主要目标,是保山市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

2、气候、季风气候、山地气候于一体,气候类型复基本经验和重要保障。杂多样,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和严重,特殊的自然1选育经过气候条件造就了保山市水稻生产在品种、栽培技术、耕作制度等方面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稻瘟2000年用自育优质粳稻岫87-15作母本、滇病为重点的病虫害是云南省最严重的稻作区,特超2号作父本杂交,经连续5代系谱选育,2005别是保山市的腾冲、龙陵低温多雨稻区是云南省年出圃,编号为岫191-7。2006年参加预试,最特殊的稻作区,常年降雨量在1600~2007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8至2009

3、年参加保2000mm,并且主要集中于5~10月,因此水稻山市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保山市生产基本在低温、寡照、高湿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粳稻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定水稻产量较低,稳产性极差。针对保山自然气候名为岫粳20号,编号为滇特(保山)审稻特点,因地制宜地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具有2011033号。选育程序见图1。特殊适应性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保山水稻新品种选2000年岫87-15×滇超2号收获F0代种子23粒↓2001年F1种植21株,全部混合收获↓2002年F2种植单株

4、182株,收获单株6株↓2003年F3种植6个单株后代,收获单株9株↓2004年F4种植9个单株后代,收获单株15株↓2005年F5性状整齐一致,入选单株,编号为岫191-7↓2006年预备试验↓品种比较试验↓2008至2009年区域试验2009年田间鉴评及米质检测↓2010年生产试验同时进行抗性鉴定↓2011年审定岫粳20号图1岫粳20号选育过程2产量表现收稿日期:2013-07-172.1预备试验作者简介:康洪灿(1963-),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

5、广工作。2006年参加预备试验,单产为869.5kg/16大麦与谷类科学BARLEYANDCEREALSCIENCESNO.3.20132667m,居22个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种合系3.3抗逆性241号增169.5kg/667m,增24.2%,增产极显著。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接种鉴定,稻2.2品种比较试验瘟病反应型为感、病级7级,白叶枯病反应型为高2007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为抗、病级1级。田间表现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2729.8kg/667m,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比感纹枯病。

6、2对照品种合系41号增产107.3kg/667m,增3.4适应区域17.2%,增产极显著。适应保山市海拔1500~1800m稻区种植,2.3区域试验特别适应腾冲和龙陵县的低温、多雨稻区种植。2008至2009年参加保山市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4栽培技术要点2验,两年平均单产674.4kg/667m,居第1位,较24.1种子处理对照种合系41号增产46.7kg/667m,增7.4%,播种前晒种1~2d,然后用“浸种灵”或增产极显著。其中2008年6个试点单产在425.5~22“施-巴合剂”浸种72h,防治水

7、稻恶苗病及干尖840.7kg/667m,平均单产为675.3kg/667m;2009年5个试点单产在402.7~814.7kg/667m2。线虫病,再催芽播种。4.2适时播种两年增产点9个,增产点率达81.8%。2.4生产试验播种期是根据品种及气候等因素确定的,结2010年参加保山市粳稻品种生产试验,5个试合岫粳20号为中迟熟品种以及保山市水稻生产前点单产在647.7~812.3kg/667m2,平均单产为期光温条件较好,有利于水稻生长,避开后期低707.37kg/667m2,居参试种第1位,比对照合

8、系温冷害严重,因此在合理安排好茬口的前堤下,41号增产55.78kg/667m2,增8.56%;有4点一般在4月5~15日播种,有利于高产、稳产。4.3培育适龄壮秧次增产,增产点率为80.0%。2.5示范表现采用旱育秧,一是秧田选择背风向阳、土壤2008年示范6.73hm2,平均单产694.7kg/肥沃、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的旱地或菜地做秧667m2,比邻田种植品种增42.3kg/667m2,增田;二是培肥苗床,秧田施农家肥1000~2221500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