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

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

ID:9092977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7

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_第1页
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对甲骨文做出贡献的几个人一、甲骨四堂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1、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

2、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晚年,主编的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

3、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董作宾被聘为通讯员,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几天后,董作宾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从1928年至1937年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3、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

4、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刘铁云家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认识了甲骨文字,1906年,他任学部参事官,不仅广为收集古物,也着手调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其地为“武乙之都”;他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他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注意了对整条甲骨文卜辞的通读;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的符合。这些都给后来考释古文字者以启迪。4、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

5、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1917年,王国维登上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峰。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被誉为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郭沫若曾评价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他做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廉生,福山县(今福山区)古现村人。其祖父王

6、兆琛为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累官至山西巡抚,著有《正俗备用字解》、《眄棠书屋文集》、《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等。其父王祖源,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官至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并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曾汇编《天壤阁丛书》,并有《渔洋山人秋柳诗笺》之作。三、甲骨四老甲骨四老,指1949年以为甲骨学研究“继续发展时期”做出贡献的陈老名梦家、唐老名兰、于老名省吾、胡老名厚宣。他们老当益壮,不仅著述不辍,还大力培养接班人,使今天的甲骨研究代有传人,呈现一派兴旺发达景象。陈老(梦家)不仅文字考释多有创见,而且他的《甲骨断代学》将甲骨文“分组”并修订了《断代例》的分期不确之处,从而使5期分法更为精密并有所

7、前进。1956年出版的他的总结性巨著《殷虚卜辞综述》,滋润了几代青年学者。唐老(兰)考释文字的“偏旁分析法”和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殷虚文字记》等书,对2000千多年来“很少有理论性著作”的中国古文字学研究来说,“是空前的,在今天仍很有用”的划时代著作。于老的《甲骨文字释林》,共考释文字300多个。而他主编的《甲骨文字释林》,总结了近百年来甲骨文字考释的成果,是文字深入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胡老在甲骨文的著录公布方面超过了前人,他为《甲骨文合集》的编篆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