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

ID:9102390

大小:7.32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7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_第1页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_第2页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_第3页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_第4页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良敏-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肖形印的“趋吉避凶”功能论摘要:有关肖形印的功能问题前人多有论述,总的来说主要有“图腾说”、“封泥说”、“表明职业身份说”、“趋吉避凶说”等等。本文拟从“图文两面印”和“祥瑞肖形印”两个方面来展开对肖形印功能的初步探讨。文章认为,尽管肖形印的功能并不是唯一的,不同内容的肖形印的功能也是不同的,然而它又有一个主要的功能,即“趋吉避凶”的功能。因此,肖形印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印章,它们主要寄托了佩戴者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关键词:肖形印、趋吉避凶、功能、两面印、祥瑞[作者简介]董良敏(1987-),男,汉族,山东菏泽曹县人,艺术学硕士,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美学。联系电话:15

2、133612689;电子邮箱:dongliangmin0408@163.com。一、肖形印功能诸说作为印章的一种,肖形印的物质层面的功能是图像的复制。在肖形印盛行的先秦和汉代,纸的使用尚未普及,因此印章都是通过封泥的形式进行复制的,大量文字封泥实物的不断发现证实了这一点。然而,从目前出土和传世的封泥实物来看,肖形印封泥的发现数量甚微。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新蔡故城陆续发现了一批战国封泥,其中有一部分宝贵的肖形印封泥,有龙形、立鸟形、虎形、骑马形等;(图1)周晓陆、路东之.新蔡故城战国封泥的初步考察[J].文物,2005(1):60.1989年湖北荆门包山岗二号战国墓出土一块罐口部印有“獬

3、豸形”肖形印的封泥。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97.由于发现的肖形印封泥实物太少,因此,肖形印是否同文字印一样用于封泥还是有待考证的问题。文字印的主要功能是复制文字以表示信用。进一步说,在私有制社会,这种复制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从最初的“物勒工名”到通“货贿”时的贸易凭证,再到后来的表示个人的信用、身份、地位,真正意义上的印章便形成了。然而,战国和汉代的吉语印、宗教印、肖形印图1图2则更多的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这种印章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辟除不祥。与文字印相比,肖形印的功能在物质层面与文字印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深层次上则主要不是表达信用、身份和地位,因

4、为这些用图像表达是抽象的,不如文字那么直观。本文要讨论的肖形印之功能问题,并不是其物质层面的,而是从其文化的深层来探讨究竟为什么古人会创造这么一种形象,他们想通过肖形印这一形式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信息?有关肖形印的功能问题,前人多有研究,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图腾说持这种说法的研究者称肖形印为古代图腾制度的孑遗,认为某些肖形印是由图腾氏族的族徽演变而来。通常,图腾指的是在原始社会时期,每个氏族都以一种动物、植物等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他们认为这种标志为自己的祖先,与之有血缘关系。海通认为图腾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是原始宗教的组成部分。他对图腾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图腾崇拜是初生氏族的宗教

5、,它表现在相信氏族起源于一个神幻的祖先—半人半兽、半人半植物或无生物,或具有化身能力的人、动物或植物。氏族以图腾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命名,相信图腾能够化身为氏族成员或者相反。氏族成员以各种形式表示对图腾的崇敬,对图腾动物或植物等实行部分图3图4图5图6或完全的禁忌。”因此,这种标志成为整个氏族崇拜的偶像,也就是图腾。肖形印,尤其是早期的肖形印很可能与图腾有一定的联系,如殷商三玺之一的“亚禽氏肖形印”(图3)、西周时期的“凤鸟肖形印”(图4)、春秋时期的“鱼纹肖形印”(图5)和战国“龙肖形印”(图6)等,它们都具有图腾的意味,是原始族徽的一种遗留形式。据考,商人是以鸟为图腾的。《诗经·商颂·玄鸟

6、》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常被人看作是凤鸟或燕子。周人对于凤鸟有也着特殊的情结,相传在周朝兴盛前,有凤鸟在岐山鸣叫,预示着周朝将要兴盛。可见商周人都曾把凤鸟当作图腾,图4凤鸟纹肖形印很有可能与当时的图腾信仰有关。持图腾说观点的学者有温廷宽、石志廉、王伯敏等人见温廷宽.印章的起源和肖形印[J].文物参考资料,1958(12);石志廉.谈谈我国古代的肖形印[J].文物,1986(4);王伯敏.略谈肖形印[J].文物参考资料,1958(1).,他们都曾提到肖形印与古代图腾之间的联系。2.封泥说封泥是早期印章的主要用途。先秦和汉代,纸的使用尚未普及,文书和往来的书信大都是写到简牍上,在传

7、递的时候用木检和绳子将竹简扎牢,在绳结上封一块泥,然后在泥块上印上玺印。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防止别人在途中自行拆开,二是表明写信人的身份。关于封泥的方法,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中有详细的论述:“盖古时简牍,均用漆或墨书于竹简或木扎之上,以寓书于远,上必施检以封闭之,而后缄之以绳,填之以黏土,钤印其上,复于检上署所予之人,其事始毕。”邓散木.篆刻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封泥不仅用于简牍,也用于封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