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

ID:9110816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8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_第1页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_第2页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_第3页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_第4页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和谐观及现实意义摘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出了“天和”、“人和”、“心和”、“政治和”为内容,以人类社会向宇宙社会返回和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实现和谐的途径为支柱的和谐思想。这一古老智慧既注重社会发展秩序,又强调人类自身如何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若善于批判地继承,对于解决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问题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关键词:道家和谐观现实意义一、道家和谐观的内容及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和谐思想不同于其他各家,具有更为宽广的思想视野,儒家

2、以恢复周礼为宗旨,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运用,是用社会规范来约束世人的行为,让人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家的和谐观着重发挥人们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精神。法家讲和谐,是建立在君主保证法制的实施与履行上。儒、墨、法,讲和谐虽然各具其特,但都着重在政治社会的领域突出“人和”。道家讲和谐,从最高范围的“道”开始,“道”贯通天地人,人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道”化生的结果,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不仅如此天地万物也都遵循道的规律来运动变化。道家关注的和是由宇宙和谐推演而来,道家所关注的社会秩序

3、也是由宇宙秩序推演而来。以人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天和”;人与人的和谐—“人和”;人自身的和谐—“心和”;人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7。因此道家的和谐思想包罗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和谐,具有更广阔的和谐视域。1、“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先前秦道家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88老子认为天地人都要遵从自然之道,天下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然后又很自然地复归于自然界

4、,他说:“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长也,之常明也。”[2]161庄子也认为:“人又反入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3]263这里机是自然之生机动力。庄子又说:“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4]104基于此,庄子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整体,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2、理想“真人”的人际和谐观道家构想的做人的榜样和终极范式,是理想之“真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的原初状态,真人就是返归到原初状态的人,即返璞归真之人,这种人不同

5、于凡人,他“无名”,“无己”。“无名”就是真人在人际关系上淡泊名利。老子提出了“玄同”的处事原则主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5]55不陷入复杂的人际矛盾,要疏远亲邻,避开贵贱厉害关系。“无己”就是真人在处理自身关系上要“忘形”、“忘情”7,就是从形体和精神两方面彻底忘掉自己,庄子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具体就是要彻底忘掉荣辱、是非、贵贱、好恶、生死。在这些世俗争论面前不为所动。3、“身心为一”的个人和谐观老子强调,万物负阴而抱阳,对于个人,阴阳和谐则无疾,内外和谐则无

6、虑。强调人个性的外在表现与内心活动一致。提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过分贪婪外物,珍爱个体生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答费,多藏必后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6]20另外人也要遵循自身的先天生性之道,不禁欲,也不纵欲,达到内心平和无多欲。“五色令人明目;驰骋田躐,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7]1494、“无为无不为”的政治和谐观道家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放任自流,而

7、是国内外的治理都必须放弃自己的贪婪,内心私欲,所有杂念、妄念,按照自然规律实现天人合一相容,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掌握于胸,智慧大开,灵感万方去办事,获得成就,治理国家就可为了。“为学者益,闻道者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于取天下。“[8]31显然道家的无为不仅是有所为而且是讲究后天的学习积累,逐步达到净心少欲,及道明德而有为。实现为无无为而治,老子提倡“以正治帮”,“以德治国”,君主们以身体力行践行道德规范,以正其身而范于人,而人民自然纯朴,社会和谐稳定。“以正治邦,以畸用

8、兵,以无事取天下。”“7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9]58二、道家和谐观实现的途径及如何对待道家和谐思想道家有广阔的和谐视域,老庄思想中从人类社会向宇宙社会返回,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为达到和谐的途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10]15“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长也,之常明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