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ID:9132671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8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_第1页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_第2页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_第3页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_第4页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初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郑华伟(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骨科620500)【】目的对比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人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初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评价后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6.5岁,病程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组1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II组14例,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

2、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I组、II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3±18.4)%、(62.9±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21.4%(3/14)明显低于I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关键词】后纵初带骨化症全椎板减压术侧块螺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3、OPLL)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导致颈椎管狭窄、颈脊髓受压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目前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肯定,但当合并颈椎后凸畸形时,手术效果欠佳,这可能与颈椎稳定性破坏有关[1],因此本研宄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A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初带骨化症,观察并比较两组祌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从而评价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宂对象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共收治28例颈椎后纵初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56.5岁(41〜

4、79岁),平均病程22.5个月(12〜35个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1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II组14例,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2手术方法1.2.1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I组):全身麻醉,取侧卧位,颈后正中切口,显露颈椎减压节段棘突及双侧椎板,咬骨钳咬除棘突分叉部分,先在下方距关节突内缘0.5cm处用磨钻及咬骨钳咬透节段外层椎板皮质,保留内层椎板皮质,修整成V型骨槽。再在上方(开门侧、相对较重侧>棘突根部向外约0.5cm处用磨钻及咬骨钳咬透全层椎板皮质。切断椎板间黄韧带,将开门椎板由开门侧向门轴

5、侧慢慢地一起掀开,边掀边分离硬膜囊与黄韧带间的粘连带,将椎板掀起约45°〜60°角,开门宽度1.5〜2.0cm,见硬膜囊膨起,搏动恢复后,用10号丝线将掀开的椎板悬于门轴侧关节囊上。冲洗创面彻底止血,留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1.2.2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II组):全身麻醉,取俯卧位,颈后正中切口,显露颈椎减压节段棘突及双侧椎板,按Magerl技术确定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进入点为侧块中点向内和头侧各1mm,矢状面向头侧30°〜50°角(与椎间关节平行),水平面向外25°角,用三棱手钻于进针点破

6、开皮质,取直径3.2mm钻头钻孔,钻穿对侧皮质并攻丝,取直径为3.5mm、长为10mm〜16mm的螺钉拧入并穿透对侧皮质骨。在预定减压的节段两侧分别置入侧块螺钉,术中C型臂X线透视确认螺钉位置良好后,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棒并预弯,置入预弯棒、螺帽固定,尽最大可能恢复颈椎生理前凸。磨钻打磨或电刀灼烧预定减压范围内的双侧小关节突关节并植入碎骨片行植骨融合。用磨钻、咬骨钳将预定减压范围内的椎板切除行全椎板减压,并进行双侧的神经根管减压,见硬膜囊膨起,搏动恢复后,冲洗创面彻底止血,留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1.3术后随访术后1月、3月、6月、1年、2年

7、、3年门诊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0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状态评分,并计算改善率,jOA评分改善率=末次随访吋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2]。②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符合Takeuchi等提出的轴性症状诊断标准并持续1个月以上即可确诊[3】。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吋间12〜36个月,平均25.2

8、个月。两组患者切U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生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及神经根麻痹症状等并发症。II组患者术后植骨均完全融合,无内固定脱出、断裂等发生。末次随访时,I组、II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