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ID:9136339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9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_第1页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_第2页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_第3页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钟慧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随着翻译研宄的语言文化转向,在文化研宄背景下翻译研宄已经不再只关注译者的情况,而是将研宂视野扩大到作者、译者和读者甚至包括出版者、赞助人等,以及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翻译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发生群体关系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翻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一哲学视角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翻译;在哲学研宄实现了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宂也开始了从语言和文化的视角开展研究。文化视角的打开使得翻译研宄者不再仅仅关注译者的主体性,而是将研究视野

2、扩大到作者、译者和读者甚至毡括出版者、赞助人等,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复杂群体关系。哈W马斯的交往理论对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奋着深远的影响,也为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提供/新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本文将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一哲学视角下对翻译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发生群体关系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和规范进行研宄。翻译活动不仅仅涉及原文、译文作品本身,翻译整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还是原文作者、译文作者、译文读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主体间性的研究不仅涵盖了翻译活动中每一个主体的独特性,也涵盖了主体之间的共有特点和互动。因此主体间性研宄应用于翻译研宄视野中必当关注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主体之

3、间的和互交往以及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主体性之间在翻译活动中的共在。(段成;2009-6)陈大亮(2005:3)以哲学的视角关注了翻译过程中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细述了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变历程,强调了哲学视角之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性。胡牧(2006:66)提出Y翻译研究屮存在的一些缺陷问题,认为在进行翻译主体间性研宄中不应当忽视主体间性的“制约性、差异性、通约性”,应当关注翻译主体的总体性、实践的对象性和交往性。李明(2006-4)则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研宄复译作品。现有的研究都强调翻译主体性间性研究要注重主体间的交往性和制约性,但是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应当遵循怎样的

4、规范和准则,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视角对翻译过程屮涉及的各个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宄。二、主体间交往的规范性研宄在文化研宄视角下,对翻译活动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译者和原著之间的关系,而是涵盖了作者、译者和读者其至包括出版者、赞助人等主体在内的互动活动,各主体均为翻译活动的参与者,彼此关系平等,各主体以对语言行为的解读和沟通为媒介,互相协调彼此的行为,在遵循社会交往惯例和行为理性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翻译过程。这种交互过程受到了社会规范的约束和影响,遵循社会规范是翻译过程中各种交流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个社区的成员虽然在关于世界的信念其至对相关语词的解释方面会存在差异

5、,但都会共有某些语义。结构的心智结构,即共有一些概念和翻译意义。以及“概念”当屮对前概念的感知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类型构成能力,使人类的很多语词的概念和翻译意义都具有共有的东西。因此,社区成员之间虽然也存在冲突、误解和差异,但是,人类共有的认知0标和认知程序,使社区中的不同主体遵循统一规约和规范成为可能。为了规范翻译过程中各主体的行为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交往,杨恒达和贝尔曼都认为应当以“良心”和“道德”为准绳,曾虚Q、傅雷、金圣华等翻译家则提出应以“为人”、“做人”为原则。(宋晓春;2006-1)哲学家哈贝马斯在研宄人类行为交往时提出了“理性”的重要性,即人作为社会化的动

6、物在“生活世界”中通过社会化实践获得的交往能力。哈W马斯的“理性”概念不再局限于两方传统的先验层,而是落实到实践层面,对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进行阐释。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指的是人在融入社会的过程当屮不断学习和适应各种社会规范,使现有的社会规范内化到自己的社会交往中,从而得以正确的与他人进行交往,这是人的“理性”在社会化中的体现,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合理顺畅的进行。交往理性涵盖了对社会文化背景的认识和人群交往中所遵循的规范和准则的行为内化。在社会规范的背景下,人与人进行交往互动吋彼此互相谅解并进行协商从而使交往行为得以成功进行。(哈贝马斯;2001-184)哈

7、贝马斯认为人类在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互动过程中,人类的语言言说必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冰能与这三个世界建立起正确的交往关系。这种有效性具体的来说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即对客观世界的断言式陈述要真实;对社会世界成员的调节式交往话语要正确;对个体主观世界的内心情感表达话语要真诚。”总结起来就是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这三种有效性,人类在进行交往过程中遵循这些有效性是交往理性的具体体现。在交往活动中活动参与荠必须置于社会公认的话语背景中,遵循这三个有效性原则,方能得到交际对象的认同。(哈W马斯;1993)若任何交际方破坏这些有效性,社会交际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交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