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

ID:9142495

大小:7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_第1页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_第2页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_第3页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_第4页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_第5页
资源描述:

《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促进县域经济新突破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每一次重大调整,都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XX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攻坚区,务必抓住这次经济转型的新机遇,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一、XX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县区充分发挥区位、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优势,着力夯实底部基础,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平稳较快。XX年

2、到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xx°/o,XX年所辖7个县区县域经济总量为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8、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4.2%。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中,利州区居全省第34位,成为全市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二)产业结构逐步改善。XX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7.4:47.7:34.9,与XX年的34.6:44.6:20.8相比较,一产所占比重下降了一半。其中利州三次产业比为4.9:.:39.9,xx六县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两化”互动加快推进。XX年,全市工业化率为40.8%,工业

3、增加值总量为231.03亿元,增长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8%。其中xx县工业化率为1.3%、利州区工业化率为48.2%。城镇化率39.33%,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利州区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78.1%。(四)县域经济独具特色。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县区特色产业日益凸现。以xx雪梨原产地、红心猕猴桃原产地为主的果业产业带已经形成,xx的核桃、xx的山珍、XX的茶叶、XX的烟叶、昭化的食品加工业初步形成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二、XX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纵向比较,全市县域经济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实现了较大发展,为历史最好

4、发展时期。但横向与省内兄弟市州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总体规模偏小,整体实力弱。XX年底,xxGDP总量排全省第17位,不到龙泉驿区944.6亿元的60%,各县区平均为80.88亿元,仅相当于全省十强县平均规模10.7亿元的1.8%。我市经济实力最强的利州区也只有194.10亿元,占全省第34位,其余六县区都在100位以后,昭化、朝天、青川还在140位之后,经济实力明显偏弱。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总体来说,xx仍然是一个山区农业市,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

5、础薄弱。近年来全市提出“工业强市”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XX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384家,工业增加值231.03亿元,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苍溪工业化率只有26%。全市高薪技术产值7.74亿元,产业层次较低,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三)人均水平较低,投资拉动乏力。X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7元,比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3834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82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60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690元。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的资

6、金投入是最直接、最有力手段,但长期以来,xx市投入严重不足,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74亿元,排全省第18位,对经济的支撑不力。除投入不足外,大部分县区县域经济没有形成支柱产业、拳头产品,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乏力。(四)资金人才外流,发展后劲不足。xx财政拮据,消费水平高,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从XX流向外地,XX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但贷款余额不到00亿元,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闲难,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产出。xx地处川陕甘结合部,远离中心城市,

7、受地理环境、交通条、生活待遇等多方面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无论农业、工业,还是金融业,人才都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按照市委六届七次会议确立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农村和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城市和工业经济为主导、“三化”联动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转型。(一)坚持生态立市,明晰发展思路。xx是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

8、境范例城市和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这些荣誉来之不易,保持更需定力。一要深刻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