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

ID:9149185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_第1页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_第2页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_第3页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_第4页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思路探析(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七年制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00;2.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山东,潍坊261000)【】R222【】A【】1550—1868(2015)10木文通过门诊跟师期间导师运用六经辨证治愈顽固性荨麻疹一例,探讨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的思路,分析六经病的证候特点,区别疾病的六经归属,进一步归纳六经辨证的核心思想:由脉症反映六经归属,由脉症变化判断六经传变。关键词:六经辨证内伤杂病思路探析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经后世整理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其中,《伤寒论》中以六经为纲领辨治伤寒病及其变证,可谓奠定了

2、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然笔者在门诊跟师期间发现导师每多用伤寒方治疗内伤杂病,并对以六经辨证治愈顽固性荨麻疹一例印象颇深,木文则欲藉此病例探析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内伤杂病的思路与方法。1病例1.1病情介绍患者中年女性,48岁,农民,主诉为发作性周身皮疹12年,加重3年。患者12年来每于夏季发作周身皮疹,迅速出现,呈风团样,色红,自觉瘙痒,无渗血渗液,消退迅速,不留痕迹,反复发作。随天气转冷,皮疹逐渐停止发作。当地丙医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先后予以各种内服或外用药物,收效甚微。严重时,周身大量皮疹,静滴抗过敏药可消退,但很快复发。3年前夏季皮疹再发,且病情较以往加重,随天气转冷亦未见任何好转。辗

3、转各地接受各种中丙医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迁延至今仍未痊愈。来诊时,患者诉每Id均发作皮疹,皮疹性质较以往一致。遇风或冷水后加重,遇热后可消退。进食辛辣刺激性或富含蛋白质食物极易诱发皮疹。活动后及情绪不畅时胸闷憋气明显,休息或长叹息后可好转。腰部、大腿后外侧、双膝处疼痛,遇冷加重。自觉口干口苦,喜饮热水,汗出较少。眠差易醒,难以复睡,凌晨经常发作胸闷,二便尚调。舌暗红苔白厚中后部偏黄,脉沉弱,尺脉尤甚。1.2诊治经过四诊过后,诊为风寒湿邪外束,下焦阳亏而郁,阳气不升,兼中土寒湿;证属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合病;治当发散太阳表邪,解少阳气郁,兼温补太阴;处方以桂枝汤合小货胡汤合理中汤加减

4、;桂枝16g白芍9g赤苟6g柴胡16g黄芩12g半夏12g生白术30g枳实12g干姜8g茯苓20g生姜3片大枣4枚甘草6g取4剂,水煎服,1日1剂,如桂枝汤法将息二诊,服药后周身微汗出,患者自行照原方继服4剂,然汗出不明显;现皮疹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见风遇冷水仍可诱发,皮肤接触电热毯处亦起皮疹;睡眠改善,凌晨发作胸闷减少;口苦明显缓解;余症及舌脉从前。考虑少阳气郁得缓,阳气伸展至表,然邪气较重,外散之力不足,正邪交争,郁于表而化热;此时主要矛盾在太阳;治当发越寒湿,清郁热,兼顾下焦;处方仿大青龙汤之义;麻黄3g桂枝16g赤芍9g生石膏32g生姜4片大枣4枚柴胡12g枳实12g生薏米20g

5、滑石12g制附子3g生甘草8g取2剂,水煎服,取微似汗;若1服汗,停后服三诊,服1剂后汗出如洗,自觉周身舒畅;患者自行继服1剂,大汗出后自觉周身乏力;遇风遇冷起少量皮疹,可自行消退;考虑太阳表邪基本得解,郁热得除;然发汗太过,正气显不足;此时不可汗吐下,治当从少阳,兼外散余邪;处方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桂枝16g赤芍9g柴胡12g黄芩4g半夏8g党参5g制附子6g生姜4片大枣4枚甘草10g取2剂,水煎服,1日1剂,如桂枝汤法将息四诊,服药后见少量汗出,无周身乏力感。现见风遇冷均未再起皮疹,饮食己不受诸多限制;胸闷憋气明显改善;自觉周身怕冷;食欲可,进食后身灼热,无汗出;口干喜饮缓解,无口苦;

6、眠可,醒后难以复睡情况改善;大便2日1行,质偏干;小便调;舌苔白厚,脉沉弱。考虑风寒湿邪得解,下焦阳亏之象显露,脾胃升降失司;证候转属阳明、太阴、少阴;治当温散少阴之寒,幵太阴以降阳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8制附子6细辛3生白术20葛根12炙甘草10取3剂,水煎服,1日1剂之后患者因忙于农事未再复诊,电话随访得知患者未再发作皮疹。然吾师认为,该患者病程漫长,病证虚实错杂,经治疗虽太阳表邪得解,少阳气郁得舒,然少阴及太阴之“病根”未除,日后若摄养不当,皮疹则可能复发。2病例分析纵观整个诊治过程,吾师始终坚持以六经辨证,所处方剂也均以《伤寒论》中原方加减,而未用一味如白鲜皮、地肤子、白

7、蒺藜等祛风除湿止痒药。由此引发笔者对六经辨证论治内伤杂病的深入思考,通过重读《伤寒论》,心中遂豁然开朗。2.1六经病特点六经辨证本用于辨治伤寒病及其变证,如何用苏辨治内伤杂病?吾师认为,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六经病的发病特点,理解每一经所代表的证候属性。其中,六经病的提纲证集中体现了六经病各自的发病特点,起到了纲举B张的作用。太阳病提纲证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奋敷畅阳气的作用,其气向外,故主表而又主开,提纲诸症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