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

ID:9150156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_第1页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_第2页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_第3页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_第4页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张炜《独药师》的诗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最早将哈姆雷特与张炜小说人物和联系的是评论家雷达先生,时间则早在1984年。雷达将张炜小说《秋天的愤怒》中的主人公老得称为“葡萄园里的‘哈姆雷特’”。这种预言式的命名成为了观察张炜小说的一个冇效视角,一直到《独药师》都是成立的。在这个维度上,《独药师》屮的季昨非代表了张炜对现代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现代性的深刻思考与诗性表现。这部小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将知识分子从历史、革命、社会等宏大的外在结构中解脱出来,还原其本我的精神属性,建构起一种独立于外在世界的封闭自我。这种人格的发展逻辑以精祌自由为核心,以不事功名、不务俗业、不陷俗情为表征,以重生命、重心灵、重内省的养生之道为i

2、标。以季昨非为核心,小说的叙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内层是季昨非的个人史,包括生活史、情感史与心灵史,融合了季昨非对养生术的传承与突破、对情欲的疏离与沉迷、对革命的疑惑与接受,核心命题是现代人如何安放自我的身体与精神;中间层是家族史,主要通过季昨非对独药师身份的困惑与领悟、对父亲与祖辈文化使命的反思与承担、对家族产业的守护与处置来体现身处乱世的季昨非所承担的家族使命,核心命题是现代人如何获得自己的身份认同;最外层是革命史,通过季昨非这样一个辛亥革命的同路人展现胶东半岛纷纭复杂的革命过程,同时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季昨非对革命的人道同情与心理抗拒,这种悖反性的叙事角度赋予整部

3、小说以浓厚的复调色彩,从胶东一隅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另一种历史真实,作家在这个层面处理的核心命题是现代人如何确认自己的历史使命。自我、现实、历史,张炜三管齐下地深入到人性的基质层中,那些最幽微、最痛彻、最沉重的生命体验纤毫毕现,发散出激动人心的多彩光谱。立体的叙事结构带来的是人性刻画的深刻与决绝、人物与历史的紧密贴合,为小说带来巨大的情感力量。将人性剖析放置在巨大的历史背景屮,是张炜长篇小说的共同特点。抱朴、见素、含章、赶鹦、柏慧、宁珂,哪一个人物不是徘徊在外在世界与内在精神的边缘呢?以往的学术界充分注意到了这些人物形象对外在世界的坚决拒绝,将其视作所谓道德理想主义

4、的证据,但是另一个维度的坚持却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对自我精神的坚韧寻找。两者一体两面,难以截然分开。在后一个层面上,张炜在小说屮自觉承担起丫重大的文化使命,那就是“否定科学理性,抗拒现代工业文明,主张回归人类原初的生命状态,并自觉担当起文学哲人的使命,普遍展开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哲学玄思”。将这种文化立场归结为“痛失前现代精神乐园的怀旧性祌话”不无道理,但也似乎否定了其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将芜杂的文化现象推开,转而追寻单纯的彼岸体验,是对当下中国文化环境的提纯,这种努力应该被视作正向的文化实践,而不是仅仅抓住其逆时代潮流的思路就认为其过于保守、过于超越世俗。《独药师》关注的

5、也是大吋代中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小说中的人物们虽然也处在痛苦的、存在主义式的道路探索中,但是其目标则一直是明确的,那就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所有外在于精祌世界的生活内容甚至情欲木身都被一一排除,季昨非苦苦寻找的生命真谛最终落实在纯净而又美好的爱情上。他与陶文贝的爱情跌宕起伏,历经坎坷,跨越诸多障碍,终于功德阅满,季昨非也最终找到丫自己人生的落脚之处。在通往这个终点的路途上,季昨非的内心充满各种犹豫与彷徨,始终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进行着反思,这种反思式的存在状态正是典型的“半岛哈姆雷特”。这种结局是张炜小说中从未有过的,既没有过如此明亮乐观的色调,也从没有过人物形象自我救赎

6、如斯般的完全胜利。《独药师》之前,张炜小说的常见模式是反抗越是激烈、失败就越是惨烈的情节结构,那种结构所着力反映的是社会对人的压迫与压抑,是一种具有社会悲剧性的外在抵抗模式。《独药师》标榜的则是人在外在环境而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季昨非的圆满结局使得小说的主题超越了社会层面,直抵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性木真。这也能够说明,季昨非对所有外在生活的逃避是某种积极的心理行为,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和心灵史意义。他的精神特征主要不再是怀旧,而变成了创新一一在纷纭复杂的时代屮走出属于自己的精神道路。作为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东方人格,季昨非始终没有放弃自我的价值、自由的追求和独立的人格,始终对外

7、在世界充满反思,没有被种种诱惑所俘虏,而是勇敢地超越了它们,在追求自由与独立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事件、所付出的代价、所投入的情感都变成了促使他超越现实、完成自我的催化剂。正是在这个角度上,小说题记才指明小说描述的是文化转型阵痛屮“那些倔强的心灵”。因此,《独药师》并不是怀旧的,更不是指向前现代的,它具有强烈的未来向度,所塑造的季昨非等人格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他们的挣扎是现代的,他们的方向是现代的,他们的结局更是现代的。季昨非是最典型的半岛哈姆雷特。这样的人物处理与主题呈现,与所谓的道德理想主义是完全格格不入的。在《独药师》之前,张炜小说屮确实存在一个逐渐退却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