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

ID:9152631

大小:68.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_第1页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_第2页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_第3页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_第4页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夏金玲(广丙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丙桂林541001)战后初期,绝大多数东南亚华侨陆续加入居住国岡籍,其政治认同相应发生变化。究其政治认同的转变动因有:东南亚各国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独立,维护国家的统一;新中国希望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同时关注华侨在侨居国的生存和发展;战后出现冷战格局,美国关注华侨的政治效忠问题,忌惮庞大的华侨群体帮助共产主义向东南亚“扩张”。关键词:战后;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转变动因K33;C912.6A文章编码:1671-6035(2013)06-0000-02一、政治认同基木内涵一般认为,“政治认同”的概念最初由

2、美国政治学家威尔特•A•罗森堡姆于1976年提岀。他认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1】后来的学者基木上是把政治认同归属于政治文化或政治心理的研究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政治认同内涵的界定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某一政党的党员、某

3、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2】政治认同作为人的一种主体活动,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渐发展的过程;对国家的的认同是最基本的政治认同。二、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的政治认同的转变东南亚是中国人移居最早的地区。至少至唐朝,已经冇不少中国商人到东南亚进行贸易而留居当地。他们通常奋两大特性,其一是奋祖国意识而无居留国意识,其二是做客思想,把居留地看作谋生地而非世守地。[3】祖国永远是他们的最后归宿。众所周知,孙中山称“华侨是革命之母”,可见爱国华侨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力度之大。正是对自己作为中华民

4、族成员的信心,正是与中国冋呼吸共命运的爱国心,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和侵略,更激起东南亚华侨与中国本土人民的同仇敌忾之心。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抗日活动都得到东南亚华侨的有力支持。“东南亚华侨参与祖国抗日的热情与献身精神及被动员的程度,可与国内人民比肩;对中国的认同,己与国民认同无二,不但认同于民族,还认同于国家和国民政府领袖,这是东南亚华侨空前绝后的爱国(中国)精神的顶峰。”[4]二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华侨群体最大的转变是,绝大多数华侨陆续加入了居住国的国籍,成为该国的合法公民。东南亚华侨转变为华人的法律身份,很自然地最终使其政治认同相应发生变化。东南亚华侨国籍的依据

5、问题,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1909年,清朝政府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一一《大清国籍条例》,以血统为原则,规定所有的中国人无论出生于何地,或者在何地居留,都是中国国民。出生地主义和血统主义的两种国籍法产生了东南亚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1955年4月22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周总理明确宣布:华侨在外国自愿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按照这一原则,我国政府冋一些国家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东南亚各国的华侨陆续加入了居住国的国籍,成为居住国的合

6、法公民。大多数华侨日益清楚认识到,为了在居住国长期生活,为了使自身应有的权益得到合法的保护,必须归化为居住国的公民。虽然加入国籍不是国家认同的唯一标志,也谈不上在政治上认同居住国政府,但这一举动从侧面也反映出华侨开始淡化对祖籍国的政治关系,转而增强对居住国的认同感。不管华侨入籍的动因有多复杂,一旦他入籍了,在法律上认冏这个国家后,华人政治认同所涉及的情感也只需要吋间和感情的慢慢培养。认冋本来就奋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由最初层次上本能的认同,如血缘认同、种族认冋到法律上的认同,到情感上的认同,最后才发展到政治理想上的认Ml。所以华侨加入居住国国籍,是其政治认同转变的重要一步。三、东南亚

7、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动因分析(一)东南亚各国不同程度的同化政策。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一再以东南亚族群冲突为例,论证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多发生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文明断层线的论点。正如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多元文化的美国将陷入严重社会冲突乃至国家分裂一样,他认为艽他存在着内部文明断层线的国家的内部冲突也难以消融,多次列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和当地穆斯林冲突的例子,说明这种国内文明冲突的难以避免。按照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