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

ID:9153197

大小:73.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_第1页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_第2页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_第3页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_第4页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信传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赵晓蕾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凭借其数字化、互动性等特征,己经成为了我们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信息平台,然而,微信备受关注的信息定制性、获取自主性等特点,也呈现出极为紧缩的信息脉络,出现“信息茧房”的趋势。对“信息茧房”效应进行干预,是新媒体时代带给我们的新课题,对其的探索,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关键词:微信;信息茧房;传播;定制化服务;群体极化;引言和对于其他社交媒介个人内容的公开性,作为最大的社交工具之一,微信改变了大众的生活,从社交工具变成了连

2、接信息交流的平台,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并II带动了自媒体发展空间,产生了盈利模式。它显然已经成为了我们公共生活屮不可或缺的网络信息平台,但同时,微信也呈现出极为紧缩的信息脉络,出现“信息茧房”的趋势。本文将对微信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进行简单分析。1.微信“信息茧房”的出现1.1“信息茧房”的概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指出,网络虽能供给丰富的信息,但却未必是无限开放的社交平台,而是密闭化的空间,并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明确提出“信息苗房”(informationcocoon)的概念因为人们对信息的

3、需求往往是个性化的而非全方位的,基于个人偏好接触媒介信息,久而久之将会将自身桎桔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1.2微信“信息茧房”出现的原因首先,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信息源内容不再仅由专业的网站或特定的人群产生,各类新型网络社交媒体和平台频频涌现,信息生产环境越来越“去中心化”,这奠定了“信息茧房”形成的基础。其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信息过剩的时代环境屮,人们对于自己的趣向会带有本能的关注,网民内部分离为大量的小集团,这是“信息茧房”效应愈演愈烈的内在动力。最后,“信息茧房”效应在微信中体现得较其他媒介更盛,最根木的原因在于

4、微信本身的功能设置和信息传播方式更有利于“信息茧房”的生成与加固。一方面,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订阅号”的方式来定制信息和服务;另一方面,朋友圈的信息发布和信息读取更加私人化和个性化,更大程度迎合用户“人以群分”的趋势。1.微信传播中“信息茧房”效应的表现2.1“我的日报”式的朋友微信给用户提供Y与传统媒介不同的自由度与选择权,促使受众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搜寻者,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偏好和时间安排接收和搜索信息,也就是说用户完全掌握了“看什么”和“何时看”的主动权,这种受众更接近于积极主动的个性化信息消费者。但微信为用户带来

5、多样便捷的同时,在“协助”其至“强制”用户“自主”选择信息来源时,恰恰会带来信息类型单一、限制性获取的问题。众所周知,微信是“熟人社交圈”的典型代表,使用微信的群体内部自然地分离成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小群体,受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想要建立“熟人”关系的人以及他背后的圈子,每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订阅号等功能中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桑斯坦解释称“生活中‘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当个人被禁锢在自我建构的信息脉络中时,其生活必然被程式化。2.2子内对象趋于“同质化”从人类社交心理方面来分析,人们在社交中得到社交对象的

6、认可程度可以决定社交满足感。基于用户个体成长背景、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用户倾向以微信平台为纽带,通过各种小群组和公众号以及朋友圈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建立起弱连带的人际“蜘蛛网”。用户在有限的“朋友圈”内通过对信息的转发和评论编织出一个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特定信息领域世界。1.“信息茧房”的影响“信息茧房”是当传播“个性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魏武挥教授认为“信息窄化”对于互联网来说,是种感知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威胁。3.1信息失衡失真由于用户在使用微信时,长期沉浸在个人关注圈屮,因此,个人知识或者信息

7、结构的失衡是微信传播的“信息茧房”化对用户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其关注机制迎合了人们自主选择信息源及信息类别的需求,对于用户来说,即便公众号H常的推送如此繁杂,但所接收的信息类别不仅不会扩展,而II用户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评论交流,在这个领域中,相同相似的观点意见愈加趋同,相左相悖的意见观点会被忽略、屏蔽直至完全消失,反而会让用户本就失衡的知识信息结构进一步失衡。3.2群体“回音房”的出现导致“群体极化”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的开篇提出“回音房”的概念,他说:“人们会把自己归于他们设计的冋音室,即相似观点的人组成

8、的一个协商体,放大和不断重复相同的观点或信息,达到排外或者激化偏激言论的结果,从而产生群体极化。”微信用户在不同的领域和兴趣组被分化为一个个小群体,小群体内部的意见是统一的。因为“IhJ音房”的效应,群体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