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

ID:9186126

大小:61.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0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_第1页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_第2页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_第3页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_第4页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的婚姻重财现象作者:潘洪钢清代的结婚照片  清代是一个婚姻重财的时代,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的男性,一婚再婚,纳妾、买婢,都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一个典型的个案是,曾有七十多的老翁,因为巨富,同时娶了佃户的两个女儿,并不觉得是什么难事。  婚姻重财在清代成为一种社会风俗,清人龚炜在《巢林笔谈》中说,本来婚姻是“继祖宗之嗣,合二姓之好”,婚礼的原则是讲究门楣对称,男女以贤德为最重要,财富只是其次的东西。但江苏等地的风气,男方只看重嫁妆丰厚,女方只管索要聘财,至于男女双方的人品,往往就不管了。甚至有双方写定草帖,讲好条件,然后

2、缔结婚姻,结婚的礼书竟成了商品交换的契约,“礼书竟同文券”,实在是秽亵太甚了。道光十九年,在当地当总督的清•余治辑:《得一录》卷十五之四。)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乾隆间浙江仁和县一户姓高的人家的女儿,与邻居何某日久生情,但她的父母却把她另许了别家。到了快要迎娶的日子了,女孩找了个理由叫何某外出,自己在家中自径而死。何某归来,痛不欲生,就用这女孩上吊的绳子自缢而亡。高、何两家都认为子女不肖,不肯收殓入土。县令唐某是个风雅之士,捐资安葬了两人。有人为这两个痴情的年轻人写诗,但袁枚觉得很难下笔,两人痴情可悯

3、,但不服从父母之命却是越礼。袁枚的女弟子为之赋诗曰:  由来情种是情痴,匪石坚心两不移。  倘使化鱼应比目,就令成树也连枝。  红绡已结千秋恨,青史难教后代知。  赖有神君解怜惜,为营鸳冢播风诗。  袁枚认为,后四句八面玲珑,很是得体。既保全了死者的名声,也赞扬了县令为之营葬的义举。可是又有谁知道,那时的这种婚姻制度拆散甚至戕害了多少多情的儿女呢?  上述是一桩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故事。也还有因未婚夫家贫而被逼改嫁他人的例子。清人陆以湉《冷庐杂识》中有这么一则故事:乾隆时嘉定有个叫秦大成的书生,奉母至孝,续娶某家的女孩,成

4、婚之日,女子哭泣不止,秦就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子以实相告,说自己已经许配了一家人,只是父母嫌男方家贫,逼迫她改嫁,这才被逼嫁到了秦家来了。秦是个好心的书生,闻听此事,对这女孩十分同情,急忙把女子的未婚夫找来,令其即日成婚,并赠送了一笔嫁妆给这女子。后来,由于秦大成的行孝和好心,他最后考中了进士。书中说秦大成“德行格天,有此美报”。实际上,因嫌男方家贫而悔婚改嫁,正是婚姻重财的风俗之下的历史悲剧。  也有因悔婚而至死人命的事件。《巢林笔谈》的作者龚炜的家乡江苏昆山,曾有一女子,家里已经接受了男方的聘礼,但女子觉得对方是“

5、人奴”,是给别人家当下人的,属于贱民之列,誓死不嫁。临嫁之期,剃发出家当了尼姑。结果,男方失了聘财,无力另娶,男方的父亲一气之下病死了(清•龚炜《巢林笔谈》卷四,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109页。)。当然,如果两家财力相当,既使是出现误娶,也不会成为大的问题。嘉定城有两户人家,同一晚上都举办婚礼,迎亲的轿夫等人喝醉了,路遇时因为争道发生纠纷,把迎亲的轿子停在路旁,争斗中把灯也弄灭了,仓促之中把轿子也抬错了。结果是甲家的新娘嫁到了乙家,乙家的新娘被送到了甲家。第二天两家人互相探信时才发现出了大错,告到县里。县官认为婚

6、都已经结了,只能将错就错,各自认帐,把出错的轿夫打了棍子了事。好在事后几家对比婚娶各家的聘财与嫁妆也差不多,就未再纠缠下去。这个故事颇能说明问题,婚姻只重家世钱财,也是案子能如此了结的原因之一。(清•龚炜《巢林笔谈》卷三,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56页。)龚炜认为,造成大量的贫寒人士难以成婚,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过于重视财产。他说,太仓县有个叫张海山的人,为他的儿子聘苏氏之女,以白银二两、《大学衍义》一部为聘礼,是一个很好的作法,“贫士法此,便不难于婚娶”。(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卷上,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

7、184页。)但这种情况也只是个别事例,龚的说法也只表明了在婚姻重财的背景,贫困士人的良好愿望罢了。  因无力婚娶而出现的强行抢亲的情况在各地也时有发生。一些地方,贫困娶不起妻子的人甚至联合起来,强抢刚死了丈夫的寡妇为妻,据说这寡妇如有儿子,则一般不会强抢,以免激起众怒。也有的寡妇被贪图彩礼的夫家人强逼出嫁的情况。这类事在当时都是不合礼法规范的,极易引发纠纷,造成社会问题。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两家都不富裕,为了避免高额的婚娶费用而实施假抢亲的事情。《清稗类钞》中有个假“抢亲”的故事:绍兴人张阿福寓居杭州,从小就聘定了

8、王氏之女,但张很穷,到了三十岁了,没钱娶王氏之女成亲,女子也有二十七岁了。王氏的母亲也屡次叫媒人催促他快些迎娶,媒人说,张阿福太穷,怎么办?王氏说,他穷我也穷,没办法就只有抢亲了。阿福听说后大喜,双方约好日子,阿福找了一帮人把女子抢了回家,王氏假装女儿被抢,慢慢地叫了一帮邻居去找,等赶到张阿福家时,婚礼都已经举办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