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

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

ID:9215627

大小:108.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3

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_第1页
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_第2页
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_第3页
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 i ( 定量化学分析 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化学I(定量化学分析)(A类)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I(定量化学分析课)是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分析化学II(仪器分析)一起组成了完整的分析化学课程。其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3.掌握分子光谱产生

2、的原理,了解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红外、拉曼光谱分析法以及仪器的原理及应用。4.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定量分析以及分子光谱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以拓宽

3、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总授课学时为30学时,其中包括2学时期中测验。具体学时分配如下:内容学时内容学时概论1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简介1误差与数据处理2分子光谱总论1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4络合滴定法4红外(包括拉曼)光谱分析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2荧光分析法2沉淀滴定法0.5案例与结语1重量分析法0.5基本内容一、定量分析概论(1学时)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本计算二、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2学时)测量误差的表

4、征: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频率分布、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测量精密度的表征:极差、平均偏差、标准差(s和);平均值的标准差(s和)xx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已知求的置信区间;从s求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u检验法;t检验法;F检验法异常值的检验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三、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6学时)1.酸碱平衡Brönsted酸碱理论及酸碱共轭关系酸碱反应平衡常数:Ka、Kb、Kw和K

5、t;活度与浓度;热力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酸碱物质在水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一元酸碱和多元酸碱各形式的摩尔分数及分布图;优势区域图酸碱溶液pH的计算: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方法(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一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及弱酸弱碱混合溶液;多元酸(碱)溶液;弱酸及其共轭碱混合溶液;强酸(碱)溶液;混合酸(碱)溶液酸碱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常用标准缓冲溶液2.酸碱滴定法酸碱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区间;影响指示剂变色区的因素;常用酸碱指示剂;混合酸碱指示剂强酸(碱)和一

6、元弱酸(碱)滴定曲线;一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一元强酸(碱)和弱酸(碱)混合溶液分别滴定可能性的判据;多元酸(碱)逐级滴定的可能性的判据及各类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终点误差:代数法计算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误差公式的应用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C02在酸碱滴定中的影响;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四、络合滴定法(4学时)概述:无机络合剂与有机络合剂简介;ED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络合平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络合物各种形式的分布;主反应和副反应;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M、Y

7、和MY);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原理:络合滴定的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终点误差公式及其应用单一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滴定的可能性;滴定的适宜pH范围及缓冲剂的作用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分别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使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性滴定;其他滴定剂的应用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五、氧化还原滴定法(2)概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条件电位及决定条件电位的因素(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生成沉淀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及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历程及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反应

8、与诱导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