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

ID:9225533

大小:68.0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23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情景。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情景想象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

2、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交流。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3、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办法。)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学生齐读“鹳雀楼”。)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学生交流识字方

4、法。)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生(齐):登到最顶层!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

5、、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一)诵读古诗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

6、提示进行想象画面。)(二)理解古诗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3、读一读前两句来。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1、、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2、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7、。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1)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3)学生练读。(4)自由背诵。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有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出示古诗,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

8、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出示: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