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

ID:9229197

大小:435.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4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_第1页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_第2页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_第3页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_第4页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8卷第2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8No.22008年4月JOURNALOFBELLINGUNIVERSITYOFTECHNDLOGY(SOCIALSCIENCESEDnlDN)Apr.2008“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胡可涛1,葛维春2(I.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南昌330022;2.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探讨了。国学热1现象出现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国学热”在现代性语境下,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复归。同时也充满争议.。国学热。确实有着不成熟的一面。但不能因此否定其积极意义.当代社会,如何实现国学从传统向现代的价值转换,对于国学复兴是一个至

2、关重要的问题.关键词:国学热;国学研究;转化中图分类号:B-49;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398(2008)02—0038—05麦金泰尔在他的馐求美德》中指出,启蒙运动的道德筹划是失败的.一方面是传统目的论的消解,另一方面就是主体性地位的伸张.它留给现代人的只是散乱的“道德碎片”和无力的道德规范.他希望通过恢复传统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重构道德秩序。颇值玩味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伦理智慧,在经过历史的重创之后,国学在世纪之交迎来了一股复兴的气象。在现代性的命运之下,。国学热”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学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深入反思,而不是停留在情绪

3、话语的互相攻击之上.一、“国学热”的成因与分析“国学”的解体是建立在封建社会形态的崩溃及近代中国衰落的基础之上,而后者竟然直接构成批判前者的有力理由。伴随与西方的交流,中国具有现代性意味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序幕,。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引入确实给中国人的观念注入了全新的气息,甚至许多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大师也纷纷倒戈,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批判。“五四”以及“新文化运动”极大地影响了。国学”的命运,从理论形态上沉重地打击了。国学”系统.又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国学”已经基本上被边缘化,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思想资源也只能以全非的面目出现。。国学”不再是一个系统,而是以被分割成的诗歌、

4、书法、戏剧、武术等零散的技艺分支出现的文化部类。而作为体现“国学”核心内涵的中国哲学也只是在唯物唯心的党性评价系统内加以重构.在台湾学者林毓生看来,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摧毁性的:。在过去高度整合的中国社会中所形成的思想和价值丛聚,在文化与道德系统解体以后,不是败坏,便是脱臼;或者说,传统的文化和道德的框架已不复存在了.那些欲坚持或捍卫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人们被迫去寻找新的辩护理由.由于传统思想的内容既已没有什么可以安稳地被预设的了,那么传统文化的任何一部分都可能遭受质问和攻击了州¨.在。国学”遭受摧残之后,重新理性地对待国学必然困难重重.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学热”兴起的背后一股强烈的力量认为

5、对国学批判过甚,失之偏颇。可从以下3点进行分析。第一,中国的启蒙运动(主要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图谱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换句话说,中国的启蒙运动有着很强的外力推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的方法常常代替审慎的思考,所以对国学的批判更多可能不是出于辩证的,而是出于实用的.这一点,从鲁迅激进的国民性批判,到胡适和陈独秀之间。问题与主义。之争等也可得到反映。摆脱落后的局面必然要摆脱思想落后的状况,而这也意味着必须要拿。国学”开刀.但在收稿日期:2007-05.29作者简介:胡可涛(1979-),男,江苏灌云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清华大学

6、哲学系博士生.万方数据第2期胡可涛等:。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39。启蒙心态”之下,求速心切,是否会带来如马克思所说的“在泼脏水的时候,连婴儿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问题呢?第二,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一个根本不同就是,中国的启蒙运动是运用外来的文化养料和思想资源,而西方的启蒙运动则完全依赖自身的文化传统与思想体系。所以,中国的启蒙运动很可能存在准备力量不足或者盲目照搬的问题,也必然带来文化自信力的削弱与丧失问题。“集体性焦虑”与。苦恼意识”是当时知识分子对待国学问题在心理上的典型反映。。国学”是文化之根,但是它又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对待这一问题的矛盾心理必然随着批判强度的加大而扩张。第

7、三,20世纪80年代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为人们改变传统文化的态度提供了转机,但那场革命给人们留下的对传统文化的错误印象却无法彻底清除。。孔老二”的形象一直蛰伏在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中,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国学”的正确态度。那场文化革命的出发点不是文化,而是政治。在阶级斗争中,儒家和法家被虚构化为不可调和的政治立场在现代社会的复活。传统文化就在这种虚构中进一步瓦解它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总之,中国的启蒙运动打破了从国学内部批判“国学。的局面,而是走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