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ID:9258226

大小:6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_第1页
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_第2页
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_第3页
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第3节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学习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学习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要点提示:1.产生大气压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和空气具有流动性。2.在大气层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高度大气压强大小相等。3.人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人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相同,内外平衡。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

2、力自主阅读教材P156~15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是因为__大气压__的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__纸片和水下落__。这个实验说明了__大气压强__的存在。若将瓶口朝左放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再将瓶口朝右放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可见,空气内部__各个方向__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__大气压强__。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D )A

3、.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自主阅读教材P158~16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认真观看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灌满水银?答:使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对管内水银柱无气压。方法指导:1.实验前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水银使玻璃管内混入空气,则测量结果将偏小。2.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玻璃管倾斜后,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但竖直高度不变。3

4、.因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大气压强的测定值。4.实验中,玻璃管浸入水银槽中的深度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管口向上提或向下按,只会使管内水银柱液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增大或减小。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倾斜玻璃

5、管会怎样?玻璃管往上提或往下插,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改用粗管做实验,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答:760mm水银柱。如果管子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把管子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外的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差不会改变。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的竖直高度也不会改变。(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有没有气压?管中水银柱为什么不下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答:管内水银柱上方没有气压;大气支持了这760mm水银柱,换句话说,大气压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请计算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解:p=ρ水银gh=13.6

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方案一:对图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

7、数值方案二: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液体沿直玻璃管上升__。此实验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