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

ID:9264829

大小:26.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5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_第1页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_第2页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_第3页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_第4页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父母应摒弃的十个“教育细节”细节之11 “听话”教育   一位家长曾这样对心理医生说:“我的孩子特别听话,很懂事,守规矩从不惹事,对人有礼貌,做事比较认真,回家后能把老师教的东西告诉我们。可是,我们却发现这个孩子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兴趣不大,总喜欢做我们为他安排好的事。他对没有玩过的玩具,没有见过的事和没有接触过的人总是躲躲闪闪的。即使别人把他的玩具抢走了,他也只是站在那儿眼睁睁看着不知该怎么办……我很担心他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几千年来我们的耳边都充斥着:“孩子,乖,听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话……”的声音。我

2、们接受着这样的“教育”,也用这种“教育”教育孩子。殊不知,“听话教育”实际上是害孩子,这位家长的苦恼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为什么家长要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进行“听话教育”呢?归根到底,孩子的本性是不“听话”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天性活泼,向往自由,对一切都感到新奇,谁愿意一天到晚被人安排来安排去呢?他们的想法虽然有些幼稚,可那毕竟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做法虽然令人好笑,可那毕竟代表了他们的行动自如。可能父母觉得孩子对他们有依赖性是件好事,但父母却不知道自己正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懂得用头脑而且怯懦的人,这类孩子在长大后也难有作为。“听话教育

3、”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孩子,充其量是一种“奴性教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家长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做这做那,看长者的脸色行事,长大后怎么会不习惯于惟书、惟上呢?   孩子不是机器人,需要父母给他安上电脑,随着父母的设计程序去活动。他本身就有自己用不着父母设计的思维,他的语言和行为是要自己大脑独立自主支配的。如果父母事事都要干预,就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父母要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孩子,就不要时时都迫使孩子“听话”。如果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也就失去了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墨守成规、唯唯诺诺、不求上进、缺乏创新意识,就不难理解了。   细节提示   1、鼓

4、励孩子凡事自己大胆做决定。   2、对于孩子“不听话”的事情,要听听他们“不听话”的理由。   3、给孩子创造发展的空间,允许他毁坏玩具、满足他的好奇心。细节之12 “棍棒”教育   2004年11月18日,8名四川南部县初一女生因不满父母的“棍棒”教育集体离家出走。据这些女孩反映,平日在家都有被父母动辄打骂的经历。玲玲和小雨的母亲最爱打孩子的头和脸部。她们不愿也不敢与父母沟通。有什么心里话,也只是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讲。因而,这次下半学期考试后,当有人提出考得不好回家要挨打后,8个孩子不约而同选择了离家出走。   “棍棒教育”引发恶果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了

5、,然而很多父母还是无法从思想上根本摒弃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对待孩子的过错似乎除了棍棒别无他法,这样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也永远难以消除。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也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以致有些孩子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6、可见棍棒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式,即便有效也是暂时的,只能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等到棍棒的威胁一解除,原来的坏行为很快就会复发。从棍棒教育中,孩子们学到的除了粗鲁的待人方式和粗暴的言语外,就是在当权者(家长)不在时如何投机取巧来逃避挨打而已。他们根本就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无法改正错误,更谈不上学习更好的行为。而且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他们自卑、胆小、孤独、撒谎、情绪压抑等不正常的性格。可以说,棍棒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作为父母,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永远摒弃这种教育方式。棍棒下绝对开不出鲜花来,更培养不出健康的人格。细节提

7、示   家长控制情绪三法   1、多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体谅对方。   2、在怒火上升时多调节自己的情绪,屏气深呼吸。   3、在有动手打孩子的冲动时,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一缓。   细节之13 “攀比”教育   “我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我甚至都不想再呆在家里了,我讨厌任何人。为什么他们都不能了解我呢……”这是北京朝阳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小飞和

8、记者聊天时说起的一段话。   “攀比教育”是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方式,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