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

ID:9283699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6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_第1页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_第2页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_第3页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_第4页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汉语言文学试析中日文化语境中“柏”的异同王璐摘 要: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柏”这个汉字,并且都是多音字,本文仅取表示“树”的发音的汉字,即汉语中的“柏(bǎi)”和日语中的「柏(かしわ)」。同一个汉字汉日语言中所指的柏树形象完全不同,汉语中的“柏”指的是常绿树,日语中的「柏(かしわ)」指的是落叶树。本文选择汉语中的“柏(bǎi)”和日语中的「柏(かしわ)」,基于两国的古典文本来分析中日文化语境中两者的异同。关键词:柏(bǎi)「柏(かしわ)」古典文本中日文化语境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成为日本

2、语言的组成部分,并融入日本文化。汉字“柏”也是如此,但它在汉日语言中所指的树的形象并不相同。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柏(bǎi)”解释为“裸子植物中一些柏科植物的泛称。有侧柏、圆柏、刺柏等多种。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小,鳞片形。果实卵形或圆球形。性耐寒,经冬不凋。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造船等用”(以下汉语中的柏用“柏”表示)。根据《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日语「柏(かしわ)」解释为“壳斗科落叶乔木,耐瘠薄干燥。5月在出叶同时开花。果实为橡实状坚果。树皮作染料,叶用于包食物”(以下日语中的柏(かしわ)用「柏」表

3、示)。从字典的解释来看两者并无共同点,但日语「柏」的根源在于汉语的“柏”,两者必定有共同点。本文基于两国的古典文本来分析中日文化语境中两者的异同。一、中国古典文本中的“柏”古代中国人对“柏”这个汉字持有怎样的认识,对“柏树”的形象又具有怎样的认知呢?接下来就列举中国古典文本中的例子,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常绿树的形象及其引申义(1)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第九》)从例(1)中的“冬夏青青”,例(2)中的“后彫(‘彫’通

4、‘凋’)”,我们可以看到“柏树”的叶子即使到了冬天也不会凋落,强调了“柏树”作为常绿树四季常青的性质。(3)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光色冬夏茂,根柢无凋零。(何敬宗《游仙诗》)(4)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苏轼《浣溪沙·寓意》)(5)松柏隆冬悴,然后知岁寒。(欧阳坚石《临终诗》)例(3)表达的意思是即使到了冬天,其他的树木都已凋零,“松柏”仍旧枝叶青葱。该诗句借用“松柏”的这一特征,来比拟态度坚决、超凡脱俗的品质。例(4)基于例(2)的“松柏后凋”,用“松柏”来比喻在逆境中能保持节操的人。例(

5、5)的“松柏隆冬悴”虽然与“松柏”的常绿性质相互矛盾,但顺着文意翻译,是表达“像松柏一样的忠臣也被杀害”的感叹之情。以上3例把“松柏”作为常绿树的表意形象扩展到了品质、杰出人物的比喻形象。(6)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史记·龟策列传》)唐朝武则天发布诏令,用“松柏”做“守门神”。可见“柏树”地位之高,有渲染皇室的肃穆庄严之意。这也与“柏树”所具有的经久不衰的特质有一定关联。(二)墓前及庙前的“柏”(7)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十四》)(8)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杜甫《古柏行》)例(7)和

6、例(8)是对种植在墓前或庙前的“松柏”或“柏”的描写。种植在墓前或庙前的“松柏”或“柏”是中国古典文本中“柏”字用例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文选》全卷35例的“柏”字用例中,墓前或庙前的“柏”字用例就达11例。可见在当时的中国,在墓前或庙前种植“松柏”或“柏”的习俗已十分普及。究其原因,根据金本节子等(1998)的学说,古代中国,在社稷和寺庙里树木是必需之物,且多使用“松柏”。在墓地中种植的“松柏”被认为是鬼神的延府或祖先神的依附之处。而在众多树种当中选择“松柏”,固然与“松柏”作为常绿树所具有的永恒性、不变性以及所具

7、有的高洁品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柏”的单独用例,使用“松柏”的例子更多。起初“松柏”一词可能分别持有“松”和“柏”两种树木的具体形象,随着“松柏”使用频率的增加,“松柏”连称也变得理所当然。与此同时,“松”和“柏”的个性和具体性被弱化,“松柏”作为固定用语随着几种特定的形象在长期的继承中形成形式化、观念化的存在。(三)“柏”作为材料(9)柏椁以端长六尺。(《礼记·檀弓上》)(10)柏椁者,谓为椁用柏也。天子柏,诸侯松,大夫柏,士杂木也。(《礼记·檀弓上》)(11)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段是迁,方斲

8、是虔,松桷有梃,旅楹有闲。(《诗经·商颂·殷武》)(12)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诗经·邶风·柏舟》)例(9)表示用“柏”作为椁(即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的材料。例(10)说明只有身份、地位高的人才有资格用“柏”作为棺木的材料,表明在古代封建社会的严格等级制度之下,棺木与人的地位、身份有紧密的联系,并显示了“柏”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