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

ID:9293108

大小:4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6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_第1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_第2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_第3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_第4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讲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课程名称:西方哲学专题研究年级:2013级学院:政法学院专业:伦理学学号:2130302021姓名:李园花7摘要2关键词2一、物理主义及其面临的困境2(一)物理主义及其发展21、物理主义22、机械论的物理主义23、还原论的物理主义24、非还原论的物理主义2(二)物理主义面临的困境31、其自身所具有的矛盾32、来自外界的挑战3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4(一)恻隐之心的内涵41、一种觉情42、一种道德53、一种审美5(二)恻隐之心存在性的体认51、情52、义53、思5三、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6(一)物理主义应该与人本主义相结合6(二)知与情相结合6(三)如何解释道德行为的基础,良心还是神经元?67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对于当代物理主义世界观的启示摘要物理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界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其主张一切存在只具有物理属性,不存在非物理属性的东西。在当代哲学中,物理主义常与心灵哲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紧密联系。然而正是在心身关系问题上,物理主义始终未能摆脱自身的困境,而本文则旨在通过对中国哲学中的“恻隐”之心的深入分析来给予物理主义克服其自身困境以世界观的启示。

3、关键词恻隐;心灵哲学;物理主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不断的对于心身问题有了更多科学的解释,我们不禁要问,人除了神经元的活动是否还有所谓灵魂、心灵世界的存在?如果没有,那所谓未来一定能够被科学解释的心灵是否为真呢?如果有,如何证明其存在呢?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恻隐之心的分析希望能够给予物理主义世界观以哲学方法论的启示。一、物理主义及其面临的困境(一)物理主义及其发展1、物理主义“物理主义”一词是由奥地利哲学家奥托·诺伊拉特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诺伊拉特认为,,物理语言是科学的

4、通用语言,任何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物理对象的描述。因此物理主义主张一切存在只具有物理属性,不存在非物理属性的东西。其宗旨在于企图通过现当代物理学研究成果对包括客观世界与人类主观世界在内的所有现象作出还原性的解释。下面就通过回顾物理主义的历史来更深一步的了解物理主义的本质。2、机械论的物理主义机械论的物理主义是物理主义的最初形态,是在近代物理主义高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提出来的,其宗旨是要求运用物理语言去解释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以统一科学语言来准确的表达所有科学。但在身心关系问题上始终是受到其机械论的影响而未能给予心灵

5、以合理的解释,后来就出现了还原论的物理主义。3、还原论的物理主义还原论的物理主义旨在克服机械论的物理主义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而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物理主义的新形式。其把人类的心理活动还原为人体的生理运动以致最终还原为人体的物理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卡尔纳普和纽拉特。但是在语言还原过程中,许多心理语言还是无法还原为生理语言,如“感觉”如何还原为适当的生理语言?在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上还原论物理主义还是无法解决,这就导致了一些物理主义者开始走向非还原论的道路。4、非还原论的物理主义7非还原物理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

6、国哲学家罗蒂、戴维森和澳大利亚哲学家斯玛特。他们一般都否认感觉、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并不一般的否认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存在,只是否认那种以非物理的精神实体作为其载体的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与一般的物理主义不同,他们一般否认人们的心理活动还原为人体、尤其是人脑相应的物理活动的可能性。人的心理活动最终是由组成其大脑的物理粒子及其运动状态决定的,因此,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语言上不能还原为人体相应的生理运动和物理运动并不影响物理主义纲领的成立。他认为,坚持物理主义并不要求把所有心理语言、生理语言都完全地翻译为物理语言只需要心理现

7、象、生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物理学可以说明和阐释就足够了。(二)物理主义面临的困境1、其自身所具有的矛盾首先,从科学角度看,它把人类的心理活动看成大脑的某种活动。忽略了人体其他部位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其实,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研究发现,“我们的思维确与全身肌肉有关,不仅仅是脑的运动”。此外,根据近些年来的科学研究,人体内部的心脏不仅局限于血液循环,还有微量分泌,并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这一点在心脏移植接受者身上得到体现。据有关资料记载,有些心脏移植接受者即“换心人”在移植了与之性格不同者的心脏之后,其性格特征会发生变化,渐渐地与

8、被移植心脏的前主人的性格特征相似。由此可见,人的心理活动的载体并不仅仅是人的大脑或其中枢系统,还应包括人体的皮肤及其内脏。其次,从哲学上讲,没有从根本上避免传统物理主义的还原论的缺陷。因为它在方法上始终坚持以人脑的微观运动来说明人体在宏观层次上的心理现象,忽视了人的心理活动具有社会性、语言性、主观性、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