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

ID:9296906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7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_第1页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_第2页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_第3页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1. 张衡为河南的杰出历史人物,有助于学生了解河南历史文化。  2. 地动仪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了解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3. 学生在上一阶段中已了解一些河南的人物事迹,此课以故事形式展开,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与地动仪的关系。  2.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  3了解河南杰出人物的伟大创造力,增强地方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设计:  通过本课时

2、的学习,了解张衡与地动仪的关系,体会古代中国河南人高超的智慧,增强作为一名河南人的自豪感。  能够说出地动仪的设计者;了解地动仪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  教与学的活动安排: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你一定会知道的更多。(把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要介绍  师:首先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

3、人,他叫张衡,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 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 与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并称 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发明家、 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最大的贡献是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地动仪就是古代的一种预报地震的工具。  (三)了解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  师:你想知道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吗?  在中国东汉时期,首都洛阳及附近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据史书记载,从公元89年到140年的五十多年内,这些地区发生地震达三十三次。其中119年发生的两次大地震,波及范围达十多个县,造

4、成大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人们对地震都十分恐惧。皇帝以为这是得罪了上天,因此增加人民赋税,用来举行祈祷活动。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叫张衡,对天文、历法、数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张衡不相信关于地震的迷信宣传,他认为地震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太少了。鉴于这种情况,他加紧了对地震的研究。张衡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一次地震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地震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公元132年,张衡制造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取名“地动仪”。  这架“地动仪”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形状象一个圆圆的大酒坛,直径近一

5、米,中心有一根粗的铜柱子,外围有八根细的铜杆子,四周浇铸着八条龙,八条龙头分别连着里面的八根铜杆子,龙头微微向上,对着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个小铜球,每个龙头的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它们都抬着头,张大嘴巴,随时都可以接住龙嘴里吐出来的小铜球。哈蟆和龙头的样子非常有趣,好象在互相戏耍。人们就用“哈蟆戏龙”来形容“地动仪” 的外貌。按照张衡的设计,如果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地动仪”的铜杆就会朝哪个方向倾斜,然后带动龙头,使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小铜球就会从龙嘴里吐出来,掉到蛤蟆嘴里,

6、发出“当”的一声,向人们报告那个方向发生了地震,以便政府做好抢救和善后工作。  公元133年,洛阳发生地震,张衡的“地动仪”准确地测到了。此后四年里,洛阳地区又先后发生三次地震,张衡的“地动仪”都测到了,没有一次失误。但是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等人发现,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小铜球,掉进了下面哈蟆的嘴里,但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动,于是一些本来就对“地动仪”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就说“地动仪” 不准,只能测到洛阳附近的地震。过了三、四天,洛阳西部甘肃省的使者来了,报告那里发生了地震。这时候,人们才真正相信张衡的“地动仪”不仅

7、是“哈蟆戏龙 ”,而是真正有用的科学仪器。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了用仪器远距离观测和记录地震的历史。  (五)扩展延伸  1.听过故事以后,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听了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后,你有哪些想法,能和老师、同学说一说吗?  (六)总结  从这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你知道吗,地动仪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地动仪的伟大之处,谁还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他三项?请你们在课下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互相交流自己的查阅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