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ID:930234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7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_第1页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_第2页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_第3页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_第4页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期望去洋思学习,看了课,听了介绍,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很多同志也许会对洋思之行感到后悔和失望。仔细想来,洋思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洋思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蔡林森校长从他的儿子和女儿身上获得启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细细品味,朴素中无不蕴涵着真知灼见。  联系实际,也许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需要加以改变和调整。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合格公民,还是一个顶一个的英才

2、?我们往往着眼于后者,都在为培养英才而努力奋斗着。效果呢?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怨声载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目中有人,要切合实际地制定培养目标,落实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人”在洋思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洋思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这一个“好”字的标准也不是一样的。正如蔡校长介绍,9分的同学通过努力得了64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成就啊!如果你仅认为他刚刚及格,不以为然,那就要检查检查自己了。如果我们放大这一成果,欣赏他,鼓励他,也许这就会使这位同学走上成材之路。学会欣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  

3、洋思毫不隐讳给差生补课,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优生差生同座,以优补差;教师给差生开小灶;课后补,周考后补,月考后还补……否则又怎能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呢?这“三清”正是洋思取得好成绩的法宝,课外的功夫也可见一斑。这是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之上的。一位教育家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学生是有差异的,当你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你就已经面对差异,而且永远面对差异。有差异自然就有差距,有差距就要理直气壮地补,补到他(她)可能达到的目标,最起码是合格。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洋思那种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的精神值得学习。蔡校长已经预见到一种可怕现象在

4、某些地区可能出现,其实已经出现,这就是大量流生的出现,这不仅仅会影响“普九”成果,更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怀和热情,不断的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一点对于我们多数学校和班级特别值得借鉴、学习和反思。  就教学而言,所谓的先学后教,就是重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用洋思的话说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课前预习,课上思考交流,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老师不教,相信学生自学的能力;该教的教师就要讲透;训练是检查自学和掌握新知的手段,而且一切训练无论是课上的还是课后的都要像考试一样来完成,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洋思的教学

5、围绕着一个“实”字来进行的,时间的安排,讲课的内容,作业的布置,无一不是从学生掌握住应学知识。他们坚信,牢固的文化基础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听起来似乎狭隘了些,但显然有其道理。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因此在洋思听不到一节“好”课,看不到一节“美”课,有人也许会自鸣得意,而就在这些看来有点无味的课里,蕴藏着考出好成绩的玄机,也许这些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课来略作分析。  这是初二的一节语文课,上的是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1、开始上课,板书文题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  3、检查预习情况:  (

6、1)知道作者的请举手(板书“竺可桢”,并在“竺”字上加点注音zhu强调第2声)  (2)检查朗读情况(5位同学接龙,大概化了近15分钟。整个过程学生举手踊跃,有的同学读得并不十分好,但基本做到了流畅。这就是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来讲没有比这一习惯来得重要和有用。预习检查起点很低,我们也许没有人会问第一个问题,这似乎太简单了些,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知。也许正是由于简单让学生容易回答,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兴趣和习惯也许就是在快乐中形成的。)  提问:当你拿到一篇说明文时首先会找什么?  生1:说明对象  提问:这篇课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2:沙漠(

7、下面有同学提出反对)  提问:如果是“沙漠”应写什么?(问得好,这一细节可以澄清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模糊认识。)  众人:不是  明确:这是一篇说明文,一篇事理说明文,应重点落在一个“理”字上。  提问:如果要说明“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个事理,要说明些什么?(这个例子似有不当,说明与议论容易混淆,且不谈这,从说明文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个把握说明文一般思路的拐杖,化抽象为具体。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生3:为什么——怎样——前景  要求学生读课文回答三个问题(学生大声读书,相互讨论。学生读书很投入,讨论很自然,旁若无人。这也正是习惯使然,非一日之功,下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8、准确把握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就是围绕三个问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