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

ID:9362267

大小:4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4-29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_第1页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_第2页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_第3页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_第4页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大学语文论文《天禄琳琅书目》所录“无考”钤印、责仟者考七则张宪荣摘要:《天禄琳琅书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皇家善本书目,一向以考证详备、著录齐全而著称。天禄馆臣著录书籍时,本着鉴赏的目的,信则录之,疑则阙之,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材料。其中有一些标明“无考”的钤印及序跋者,前人很少有所涉猎。现在看来,很值得一探。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摘录其中一部分进行详考,或可有补于学术。关键词:天禄琳琅书目元版无考《天禄琳琅书目》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由于敏中等奉敕编撰的一部皇家书

2、目。全书十卷,共着录古籍429种,均为宋元明三代旧椠。其系“我国第一部官修善本目录,沿袭汉代以来书目解题传统,在版本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于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之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近世版本目录学之兴盛”。[1](P1)其体例,每书“首举篇目,次详考证,次订鉴藏,次胪阙补”。[2](P1)本文选取《天禄琳琅书目》卷五元版书[3]进行研究。所依版本为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刊(第二辑)”之《天禄琳琅书目·天禄琳琅书目续编》,为方便行文,简称《书目》,正文所列页码来自于此。关于《书目》的钤

3、印,台湾赖福顺先生已经出版了《清代天禄琳琅藏书印记研究》一书,本文简称《赖书》。[4]其书对天禄琳琅正续两编的钤印进行了通考,但是限于所见(仅仅参考了有限的数据),里面颇有失当之处。且所考之印主往往仅有简单介绍,省略了考证过程,故而给人以突兀之感。此外,《书目》除了“无考”之印外,还有“无考”之责任者,如序跋者之类。其实稍稍参考些数据,便可以考证出来。本文所做的工作有二:一是考印。在赖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那些“无考”之印。赖氏已考出的,补充更多信息;未考出的,尽量参考诸书继续考证。一是考人。《书目》有无考之人,则参考一些

4、数据对之进行研究。以下录为几则,供方家指正。1.诗传通释一函四册(元)刘瑾撰,二十卷本朝刘体仁藏本,有印记。“一监亭主人”“欲讷子”,余印无考。(《书目》卷五第123页)按,《书目》云:“体仁,字公?,江南颍州人。顺治乙未进士。官吏部考功郎。着有《蒲庵集》。”书内录有其三印“刘体仁”“公?”“颍州刘考功藏书印”。赖氏与此三印下仅补充“鉴识甚精”四字,盖录自《清史稿》[5](P1333)今依据相关数据,对之进行考证。关于刘氏的记载,史料尚较充足。正史如《清史稿》,地方志如(清)王士俊《(雍正)河南通志》、(清)穆彰阿《(嘉庆

5、)大清一统志》等,其他如杂记,目录题跋书等对之均有介绍。《四库全书》著录其《七颂堂识小录》《七颂堂集》等书,于《七颂堂识小录》下云:“国朝刘体仁撰。体仁字公勇……河南棣川卫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吏部郎中……”[6]与《书目》相较,前为“江南颍州人”,此作“河南棣川卫人”,颇为不同。今查《清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经籍考》云:“体仁,……河南颍川卫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吏部郎中。”[7]则此“棣川卫”乃“颍川卫”之误。而《文献征存録》卷十亦云:“颍州人,籍河南棣川卫。”[8]盖沿袭四库本误。颍川卫,乃明清之际卫所制的产物。《

6、(万历)开封府志》卷三十:“颍川卫,在颍州治北,洪武初年建。”又,《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一((清)顾祖禹撰·清稿本)云:“在州城内,洪武初建,属河南都指挥使司。又颍州守御千户所,一属于颍川卫。”[9]可见,颍川卫的治所在颍州(今安徽阜阳),但归河南管辖。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十五“乙未科史大成榜”云:“刘体仁,颍川人”[10],《清史稿》云:“刘体仁,颍州人。”其实一也,只不过一从军事划分而来,一从地理划分而来。又按,据《(康熙)重修颍州志》卷八“军卫”的记载,清顺治十五年“并卫”入颍后,原属河南的户籍并入了颍州,属江

7、南省。[11]故此后史籍往往云刘体仁为颍州人。云“颍川人”或“颍川卫人”者,盖延旧置而说。而《书目》所云“江南颍州人”,盖从撤卫入颍后的行政划分而言。[12]刘体仁的官职。《书目》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为吏部考功郎中(“吏部考功郎”或“吏部郎中”)。今考《(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二十一[13]云:“刘体仁……授刑部主事,于疑狱多所平反,迁吏部考功郎中……”又,(清)钱林《文献征存録》卷十亦云:“刘体仁,……顺治乙未进士,己亥,官刑部主事。有家难,弃官从苏门孙钟元讲学,后官考功郎中。”[14]则在此之前,刘本仁又在刑部

8、任过职。故《(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七《人物志》干脆云:“歴吏刑二部郎”[15]。其实,以上所引资料尙嫌简略,刘氏还有很多经历。《(康熙)重修颍州志》卷十一“选举”条云:“刘体仁,前崇祯己卯河南举人,顺治乙未,史大成榜进士,官吏部考功司郎。”又卷十四“人物”条(按,具体事件本文省略):“刘体仁,字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