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ID:9385431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9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_第1页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_第2页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_第3页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_第4页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品流通基本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商品流通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认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把握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关于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根本问题。研究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配置理论,按照交换制度变迁的逻辑的和历史的顺序,依次分析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教学形式和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第一节分工与商品流通一、

2、分工与交换分工的经济性使其成为经济分析的起点,社会分工既引起并促进了商品交换,又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1.分工经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核心是国民财富的增加。根据斯密逻辑,国民财富源自劳动,取决于劳动生产力,而“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即是说,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源自分工,分工引致国民财富的增加。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因此而增加国民财富。2.社会分工引致商品交换亚当·斯密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发现,分工能够增加财富,但这种分工经济却

3、不是分工的原由而是分工的结果;分工不是人们的主观故意,分工的原由在于物物交换与相互交易的人类倾向,在于交换倾向。之后,马克思在区分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清楚地阐述了交换与分工产生的关系。自然分工是由于纯生理差别或自然禀赋的生产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分工;社会分工是由于生产主体(个人或组织)自主选择的不同而形成的分工。这两种分工的区别在于,在自然分工中,生产主体对于分工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权力;而在社会分工中,生产主体对于分工是主动的,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或安排生产方式。自然分工的差别在公社互相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

4、成商品。交换没有造成生产领域之间的差别,而是使不同的生产领域发生关系,并把它们变成社会总生产的多少互相依赖的部门即社会分工,也就是说,“社会分工是由原来不同而又互不依赖的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产生的。”根据以上经典理论,我们认为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自然分工→产品生产→产品交换↓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社会分工图1-1分工与交换产生的关系建立在自然分工基础上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产品生产;以产品生产的剩余品进行的交换就是产品交换;产品交换引致社会分工;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商品生产;建立在商品生

5、产基础上的交换就是商品交换;由商品生产引致的社会分工是更高层次的分工,依此循环下去。3.斯密定理:分工受交换能力的限制具体含义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着交换能力的增强、市场范围的扩大而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出现和存在。随着交换能力的增强、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反过来,如果交换能力很弱、市场范围没有大到一定程度,即专业生产者的剩余产品不能够全部卖掉时,专业生产者就不会实际存在。在这里,斯密定理可以反过来表达:交换能力的增强、市场范围的扩展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交换经济1.商品交换的基本假设社会

6、分工的直接后果是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即作为商品生产的生产是为他人的生产,作为消费品的商品是他人的生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包括生活资料生产与生活消费的分离和生产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的分离。产消分离意味着产消矛盾,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对称。这种由于社会分工引致的产消不对称性是商品交换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和前提。2.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人类专业化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交换活动。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经济活动,是人们从对自然界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交换活动是人对人的经济活动,是以某种让渡为代价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交换是生产品的交换

7、,交换活动作为在经济活动中与生产活动相对应的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关系与生产活动相比有同有异。3.交换成本与交换收益发生在商品交换中的市场交易成本称为交换成本。用函数形式表达交换成本概念:Cj=f(S,N,E)(1.1)式中:Cj代表交换成本S代表搜寻成本,包括搜寻交换对象、了解和检验对方产品的成本,Cj/S>0N代表谈判成本,Cj/N>0E代表实施成本,交货与付款等履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费用成本,Cj/E>0交换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表现在社会收益(Ys)和交换主体收益(Yg)两个方面。从社会收益(Ys)看:专业化生产由于交换活动而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8、水平,这是交换的社会分工收益;生产要素的交换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这是交换的资源配置收益;消费品的交换使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得到提高,这是交换的消费收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