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

ID:9390681

大小:235.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4-29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判决情况的调研报告腐败现象是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会存在的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在我国,党中央一直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至关重要的位臵,各级人民法院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严惩了一批腐化堕落的贪官。近年来,打击和惩处职务犯罪分子的力度仍在不断增强。我辖区刑事审判庭在审理此类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时,不断摸索、总结、积累经验,同时也发现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近年来审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制订更为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职务犯罪案件的优质处理。1、立法不完善,造成法律适用不统一及实践操作困难。办理职务犯罪案

2、件,主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职务犯罪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最高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同时参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等来进行定罪量刑。但由于有的罪名法律条文及法律解释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不好操作,导致出现法律适用的不统一。例如:在审理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案件中,《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

3、案标准的规定》九种立案情形,第1至7种比较具体,第8、9种情形不具体。这给司法实践中对“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不好认定,致使定罪争议较大。立法者对类似法律条文模糊的规定应做更进一步明确的规定。又如:《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适用缓刑的条件规定过于笼统,尤其对于职务3、法院对职务犯罪案件中自首的认定把关不严,不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规定的条件来认定。通过对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的处理情况来看,80%的案件都认定了自首情节,而在认定

4、的自首中很少有规范的、证据充分的自首,基本上在纪委期间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的就认定为自首。最高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自首认定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犯罪分子如果不是自动投案,必须是如实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或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交代同种罪行的,才能认定为自首。在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的案发往往是办案机关已取得相关线索及证据,再找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而此时纪委等部门开始调查时到底已掌握了哪

5、些事实在案卷材料中是难以体现出来的,被调查人在纪委的笔录中所交代的事实是否是纪委已掌握的事实也是不清楚的,在案卷移送的材料中很少有纪委出具的情况说明和检察机关出具的到案经过材料。法院往往仅凭检察机关一张办案说明即认定被告人为自首,没有自首证据的审查过程,被告人被动归案时所交代的是不是“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事实”往往是一笔糊涂帐。职务犯罪案件的被告人往往是具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人,为照顾到各方面的关系,检察机关对此也基本采取宽容的态度,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极少有因自首问题而提出抗诉的情况。4、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由于法律对减轻处罚的幅度问题没做限制性规

6、定,在职务犯罪案件审理的实践中,经常出现因一个自首等法定情节即大幅度进行减轻处罚的情况,如原本为十年以上刑期,因自首情节而减轻处罚,最后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甚至判处缓刑。《刑法修正案(八)》对减轻处罚的幅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幅度内判处刑罚。这一规定为规范量刑提供了法律依据。5、职务犯罪案件判处缓免刑率居高不下。从201X年至201X年6月份止生效的案件判处情况来看,我辖区法院共判处职务犯罪案件139件,涉案罪犯167人,其中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的49人,占罪犯总人数的30%;判处缓刑51人,占罪犯总人数的30%;判处有期徒刑实

7、刑的66人,占罪犯总人数的39%;判处单处罚金的1人,占罪犯总人数的1%。整个缓免刑率高达60%,一半以上的人都被判处缓免刑。6、职务犯罪案件从发案到最终判决的过程中,纪委的法律地位如何,纪委所形成的材料能否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能否成为定案的依据,如何将其转换为定案的证据等问题困扰司法实践。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往往是从纪委的调查开始,在此期间所形成的供述材料、证人证言如与正式立案侦查后的材料不一致,其性质如何,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实践中,材料的取证地点、手段等问题经常引发控辩双方就证据的效力问题发生争执,人民法院对证据甄别的认定难度加大。7、刑

8、事法官队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