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

ID:9407920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30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_第1页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_第2页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_第3页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_第4页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学术遇到信仰——“信仰与学术”禅茶活动纪要资料来源:《佛教观察》总第八期,2010年1月吕方芳整理2009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与禅学会在光华楼星空咖啡举行禅茶,讨论“信仰与学术”的问题。王雷泉教授在引言中,介绍了这个问题的背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佛教自身的发展和佛学研究都取得长足进步,信仰与学术间的张力也随之凸现。早在10年前,基督宗教与学术研究之间已经产生这样的问题,比如关于“文化基督徒”的争论。按照宗教学的说法,无非是在内的(inside)和在外的(outside)两种方法。有人认为内部研究带有主观偏见、不够客观,所以提倡纯学术、纯客

2、观的外部的研究。不同的研究思路,会产生不同的学派和研究风格。不过,这两种径路奇妙地结合在圣凯法师身上,他身处寺院、高校两种体系,身兼出家人、学者两种身份,以他的亲身经历讨论信仰与学术的问题,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圣凯法师认为自己出家及求学的20年,是信仰和学术追寻的历程。作为一个身在学术圈内的出家人,圣凯法师对这20年的历程有几点感悟:第一、山上的寺庙和师父提供了心灵上的支持,这种支持会让他有护教意识,在读书和工作中更求上进。第二、出家需要一个弘法平台,从2000年至今一直在新加坡双林寺讲课弘法,通过这个平台拓展了弘法空间。第三、需要教界的认可,圣凯法师坦承像他这

3、样的学术法师要在教界获得真正的认可有一定困难,但最近几年参与到世界佛教论坛,也代表中国佛教出现在国际佛教场合。第四、对学术的追求,虽然出家法师接受学术的训练不是一个必然过程,但自己选择了接受高校教育这一不同道路。介绍自身经历之后,圣凯法师从三个层面发表了他对信仰与学术的看法:从事佛教学术研究的意义首先要对佛教的义解和学术研究做一个区分:第一、目的不同。学术研究的目的偏重思想理论体系的分析,历史的考证。学术研究本身即是目标,在哲学上叫自成目的性。可是佛法的义解从闻思修或从信解行证去完成,解本身并不是目的,还要通过阐释和探讨来完成后面最重要的行与证。义解所起的作用是修

4、行实践的指导,要把解作为修行的前阶段去完成。第二、思维方式不同。学术研究是把佛法作为对象理解,比如汤用彤先生提倡的学术方法:同情的理解。而佛法中有共法和不共法,对不共法如何同情的理解?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不共法中,我们如何论证佛菩萨、净土的存在,如何承认佛菩萨的神通?我们怎么看待学术研究中对不共法的处理?佛法的义解不是把佛法做客观的理解,因为义解本身即是佛法的目的。学术研究对佛教有什么价值?目前无论是欧洲的还是日本的学术研究,从方法上说无非以下几种:语言学的、文献学的、历史考证学的、哲学思想史的和哲学等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整个佛教系统最主要的意义,是提升人们

5、对佛法的认识。从事佛学研究的学者本身即属于社会的精英系统,他们对社会、对佛法的了解有很多角度、层面,这弥补了佛教界的不足。因为佛教界内部,每个人的教育系统还是有其局限性的。从佛教与社会交流的层次上而言,学术界或佛教界的学者,是佛教与社会沟通的桥梁:(1)在政治、学术、宗教这三种力量中,学术是中间转化的力量,学者可以通过转化佛教思想,向社会传达佛教的看法。(2)法师在大学中任教、从事学术研究,是学术多元化的体现,也是对出家僧人的鼓励。佛教多元化,意味着应该有更多类型的法师,在不同的领域里承担不同的角色。(3)法师从事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的优势,他所接触到的领域要比一般社

6、会学者宽广。比如经忏礼仪,一般学者就难于弄懂,只有在寺庙生活的人才能理解。(4)法师从事学术研究其实是对当前佛教界整体形象的改变,是象征、符号系统的改变。一个出家法师从事学术研究是很困难的事情,这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三宝与四谛的判教观我近年一直在思考:在一个大家都需要佛法的时代,如何提供正知正见,提供相对完善的知识系统?我在大学开了一门“佛教概论”课,不仅仅是从印度佛教讲到中国佛教,这只是在讲佛教史。我们首先要讨论佛法、佛教,佛学这些核心概念,探讨这些名词背后的特定含义。四谛是佛法的核心,讨论苦的生起和苦的灭除。在现代知识系统里,苦谛就是存在论和宇宙论的问题。苦

7、谛是有关于苦的本质、种类、分析,包括宇宙的结构、要素。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唯识讲的五位百法,俱舍论讲的七十五法,这些都在要素论中。从宇宙的生起和差异来讲,其实就是以缘起法为核心。包括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如来藏缘起、法界缘起。苦谛中还涉及本体的概念。佛法中有很多宇宙本体论的概念,从最早的补特伽罗开始到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这些都是苦谛里面可以表达的问题。集谛就是烦恼论的问题,烦恼论有两大主题,第一是惑,从部派佛教到瑜伽行派,从早期的俱舍、成实到五位百法,乃至于后来天台对烦恼的分析,都可以纳入其中;第二是业力,对业力的分析也在烦恼论中。烦恼论在我们平常的知识系统

8、里面很不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