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在梁庄》有感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

ID:9425673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30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_第1页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_第2页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_第3页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_第4页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中国在梁庄》有感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一):重返与迷失  于小胖  曾不止一次地听村里人说,他们很少去"队里"(村委会),上面给啥政策发啥钱,别人有的,没落下自己就行了。  这些轻描淡写的话,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但它就像深埋心底的种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发出芽来。而这阳光和雨露,正是来自梁鸿的专著《中国在梁庄》。  短短200多页、20万字出头的非虚构性著作,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个浮躁时代"速食""速读"的文化特质。一篇篇他者自述与解读,既富有人情味甚至传奇性,又不失理论的概述与规律的总结。  这终究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可能

2、将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实施得滴水不漏,也不可能像政府调研报告那样,提出诸多可操作性政策建议。虽然少数观点存在以偏概全之嫌,但作为观察中国农村问题的一本小书,这些不足依然瑕不掩瑜。  梁鸿重返她生活了20年的故乡梁庄,以某种情感和预设,去梳理中国农村问题的蛛丝马迹,既有"曾身在其中"的独特优势,又有血缘人脉的调查便利,对人物的刻画生动、具体,对村史的概述精炼、深厚。  在此仅简述几点深得我心之处:  一是农民与政治。在我少得可怜的农村见闻中,我发现不少农民对政治不感兴趣。本书对这一现象给出解释:政府—村干部—农

3、民三者之间始终是三张皮,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当代的农村政策不停地改变,时好时坏,身在其中的农民不知道哪一种东西还真正属于自己,包括土地。因为没有拥有过权利,农民也不认为有哪些是自己应该关心的事情(230页)。  很巧妙地避开了人治与法治的矛盾,政府和政策实施者公信力与农民失信感和剥夺感的博弈。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现实中,仍有不计其数的施政者触碰和挑战农民的"患",由此造成社会动荡,增加社会成本。  本书也简要分析了农民与干部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这些矛盾由此前的国家政策造成,比如上世纪90年代使农民

4、负担日趋加重的"三统五筹"政策;另一方面,村干部享有特权,并在这特权中谋了私利。如果这一点不解决,中国农民与村干部、政府之间的矛盾仍然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163页)。  二是农民与现代性。"很多人也想过上现代化的日子,而不是生活在博物馆里。"西藏一名社会学者曾这样对我说。对农民而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劳苦生活,在现代科技和消费文化更甚的今天很难维系。经济发展使乡村结构发生了改变,乡村文化与观念变革也纷至沓来。  当漫步在前往老屋的路上,曾经的小道杂草丛生,而在紧邻公路的地方,村里的有钱人建起一座座洋房,它们不远处,又是反差

5、极大的破败旧居。认为,以姓氏为中心的村庄,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的聚集地,村落结构的变化,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变化,农耕文化的结构方式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的状态,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乡村进行着博弈,它们的力量悬殊是显而易见的(30~32页)。  农村现代性的另一结果是"留守儿童"问题增多。本书以王家少年杀人强奸一案为例,指出:没有人提到父母的缺失、爱的缺失、寂寞的生活对王家少年的潜在影响,这些原因在乡村是极其站不住脚的,而乡村,又有多少处于这种状态的少年啊!谁能保证他们的心灵健康呢?(第70页)  另外,"父母身份

6、与孝道的世俗化"也是现代农村的一大特色。书中,几位受访的农村老人受到孩子的气而不敢吱声,并在背地里颇有怨言地帮忙照看孙子、孙女,"孝顺"二字杳无踪影。这些事例反映出:传统的文化机制遭到破坏,孝道观念失去了文化与社会基础,儿子、儿媳根据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来对待父母,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交换关系,双方必须对等地给予(210~211页)。  三是农民与世事变化中的不变。在农村,信主之人屡见不鲜,对信主的妇女遭到家人蔑视的现象进行剖析,总结出农村未曾变化的生活理念:中国的乡村文化是一种务实文化,踏实地生活,这是第一要义,个

7、人的精神追求,夫妻情爱往往以扭曲的方式被处理(187页)。  当然,很多人在进行抉择时,比如婚姻选择,对待亲人的态度等,仍然遵守一种未曾明说的规则:个人性的丧失。由于秩序、经济和道德的压力,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高度压抑之中,不能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个人愿望,每个人试图在一种扭曲中牺牲自己,成全家人,并且依靠这种牺牲,生成一种深刻的情感。  概观全书,一种压抑与无奈遂由心生。也许本书的另外一本专注《出梁庄记》,会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出答案,从而让人看到新生的曙光。  书中提到: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淡,剩下的只有

8、利益关系。这一点,不敢苟同,至少在我去过的一些农村、牧区,农牧民依然对土地、草原怀着崇敬与感激。又或许是现代化的风潮未曾大规模地来袭,"田园牧歌"似的理想与艰辛,依然是他们人生的主题……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二):不曾忘却的故乡  陈春梅  为响应学校号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